初中《思想品德》与《道德与法治》比较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建设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尤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改革开放以来初中政治课教材历经三次名称上的统一,先后分别是《思想政治》、《思想品德》和《道德与法治》,教材版本也经历了“一标一本”、“一标多本”和“一标一本”方案指导下的多次变更。细数教材历年来的变革,都与时代发展诉求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转变有关。本次初中政治课教材使用的统编《道德与法治》,首次将“法治”一词纳入初中政治课教材名称;全国统一教材版本又重新使用“一标一本”方案。目前对于初中政治课教材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和教材呈现方式进行定性分析。以人教社2013年版《思想品德》和2016年版《道德与法治》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材文本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实际运用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教材内容上,新编教材更加紧扣时代主旋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并且以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为追求。在框架结构上,新编教材更是展现了其逻辑的严谨和科学性。在语言风格上,新编教材也更为生动形象且富有阅读性。在实践层面上,新编教材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结合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有占四分之三多的教师对教材总体编写持较为喜欢态度,学生中表示比较喜欢新版教材的近八成,可以发现教材受师生欢迎程度与教材编写质量高低程度成正比,但也可以发现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水平的不同和学生诉诸于教材现实要求的差异同样影响着师生对教材的满意程度。综合对两版教材的比较研究发现,为使《道德与法治》有效性充分发挥,需从教材使用主体——师生出发探究教材改革对教学带来的启示,进而要求教师应从观念上转变自身角色定位,同时密切联系学生现实需求差异设计教学,共同呈现优质课堂。
其他文献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2014年和2018年两口池塘为相邻塘口,2014年塘口面积16亩、2018年塘口面积13.6亩,独立进排水,水源取自城北湖,水质清新,无污染, pH 7.2
目的观察电子灸治疗肝肾亏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肾亏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温热电针艾绒隔热穴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全面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目前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城市化还处在发展阶段,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深化改革,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机制体制障碍,实施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兴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主要途径。国家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