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高速扩展导致了生态空间遭受侵蚀、生产生活空间利用率低下等现象的出现。面对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开发管制边界,落实用途管制”,力图达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目标。可见,“三生空间”划定已成为政府加强空间管制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但迄今为止对于“三生空间”的界定及划定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看法。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三生空间”产生的思想渊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三生空间”的内涵、功能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选取县域研究尺度,并以国家主体功能区示范县——周至县为例,结合当前“多规合一”工作对“三生空间”划定展开探讨;最后,提出县域“三生空间”管制措施。基于此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三生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类紧密联系的物质空间存在形态,其产生与国内外城市规划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三生空间”在各个方面存在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且三者之间联系密切。(2)“多规”具有各自的特征,并且在规划期限、目标、规模、空间布局及空间管制等方面的差异突出,“三生空间”在我国目前的规划体系中隶属于多个部门管理,导致“多规”中用地分类对应到“三生空间”上各有不同。(3)“多规合一”提出“一张蓝图”干到底减少了不同部门空间利用之间的相互冲突问题,利用“多规合一”技术工作平台可为“三生空间”划定提供基础,从而实现较为精准的空间管理。在此基础上,本文制定了“三生空间”划定的总体思路,并且根据空间功能复合性得出“三生空间”存在多种空间功能组合模式,而研究区域“三生空间”功能组合模式涉及其中的2种。(4)“三生空间”划定有各自划定的原则与方法。首先,生态空间划定遵循系统性、协调性等原则,并通过类比选取资料搜集、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等方法展开划定;其次,生产空间划定对其中的工业生产空间结合城乡规划等规划可直接将工业用地等纳入生产空间,重点对农业生产空间提出划定原则与方法;最后,生活空间划定包括城镇生活空间和农村生活空间,城镇生活空间划定依据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农村生活空间划定依据农村居民点体系布局的方法。(5)县域“多规合一”中划定“三生空间”切实可行。首先,县制是我国相对独立完整且相对稳定的基本行政单元;其次,作为由县级地方政府主持的县域规划可以获得较好的实施,对乡村的束缚控制力度也较强。(6)空间管制是“三生空间”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手段。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保障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相互协调与有序推进,有效的保护了脆弱的空间资源和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