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鹿产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或马鹿(Cervus elaphus)身上的主产品或副产品,在中国作为传统中药已经有几千年的入药历史。现在鹿茸、鹿血、鹿胎、鹿角盘、鹿筋等鹿产品常被研究和应用,故有“鹿身百宝”之说。本文主要以鹿茸、鹿胎和鹿角盘为研究对象,众多实验研究证明,鹿茸、鹿胎和鹿角盘中含有氨基酸、多糖、蛋白质、无机元素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鹿茸、鹿胎、鹿角盘的护肤作用、体内、体外抗肥胖作用及鹿茸的抗糖尿病作用。本实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鹿茸、鹿胎、鹿角盘醇提物和水提物中的次黄嘌呤含量,结果显示,鹿茸醇提物、鹿茸水提物、鹿胎醇提物、鹿胎水提物、鹿角盘醇提物、鹿角盘水提物次黄嘌呤的含量分别是0.366%、0.114%、0.171%、0.128%、0.045%、0.011%。采用S433D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鹿茸、鹿胎和鹿角盘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鹿茸、鹿胎、鹿角盘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是6.77mg/g、30.98mg/g、675.42μg/g,各鹿产品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文献报道的基本相近。通过研究鹿产品的保湿、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结果表明,鹿产品在不同程度上均有一定的保湿作用,其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保湿效果更好,具有长效的保湿作用;鹿产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从强到弱依次顺序为鹿胎水提物>鹿角盘水提物>鹿茸水提物>鹿茸醇提物>鹿胎醇提物>鹿角盘醇提物;鹿产品对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鹿茸水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31.932mg/mL,鹿茸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较低,IC50为51.530mg/mL。研究鹿产品对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和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结果显示,胰脂肪酶活性抑制方面:次黄嘌呤和鹿产品各样品浓度在0.5-2mg/mL变化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加强,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各样品IC50值从小到大依次是鹿茸醇提物、鹿胎醇提物、次黄嘌呤、鹿胎水提物、鹿茸水提物、鹿角盘醇提物、鹿角盘水提物。促进脂肪分解方面:次黄嘌呤、鹿茸醇提物、鹿胎醇提物、鹿角盘醇提物、鹿茸水提物、鹿胎水提物、鹿角盘水提物的脂肪分解率分别为458.00%、248.63%、187.83%、104.35%、106.09%、121.74%、69.57%。通过研究鹿产品体内抗肥胖研究表明,鹿产品对小鼠摄食量、饮水量无明显影响,可明显降低小鼠肾周和腹部脂肪,使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能够升高肝脏中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综合来看,鹿茸低剂量的抗肥胖效果最好。应用鹿茸进行小鼠抗糖尿病研究,结果表明,鹿茸低剂量组空腹血糖呈持续缓慢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糖耐量与模型组相比,下降了9.18%,有显著性差异(*p<0.05),鹿茸组具有一定使TC、TG降低和使HDL-C升高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SOD,降低MDA水平,其中鹿茸低剂量的抗糖尿病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