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被排除在TPP、TTIP、PSA等更高标准的多边贸易协定之外,这无疑给我国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2013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政府在“以开放促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过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其主要目的之一在于通过金融的开放创新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本文首先以金融自由化理论、平台经济理论和增长极理论为基础,探讨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理论研究表明:调节资源配置、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形成行业集聚和调整贸易结构是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四大影响机制;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直接影响体现在其能够推动利率市场化、深化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促进资本项目开放等方面,但是会造成区内外利率、汇率双轨制下的资金流动风险,加大金融监管难度;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间接影响体现在对促进上海市实体经济增长、推动对外贸易增长与结构调整、促进航运业增长以及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本文结合香港自贸区、新加坡自贸区、泰国等金融开放进程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开放需要稳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同时需要政府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较为健全的金融监管环境。然后,运用上海市金融开放统计数据,分别构建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直接影响检验模型和间接影响检验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政策加深了上海市金融开放的程度,其中外币存贷款总额的贡献度最大,人民币跨境结算次之,最小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实体经济、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与金融开放存在着相关性,且金融开放对于经济、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均存在着有利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上海自贸区应逐步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等建议,同时,本文还提出,应将依托实体经济推进金融开放进程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经验推广,为国内其他自贸区金融开放提供经验支持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