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氮配施对持绿及非持绿型小麦氮吸收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08年10月上旬~2009年6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门农作一站进行,研究了硫氮配施对于植物氮吸收和利用及植株持绿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的供试冬小麦品种为小偃6号(XY6,非持绿型小麦)、豫麦66号(Ym66,持绿型小麦)、潍麦8号(Wm8,持绿型小麦)。本实验设两个氮肥处理,分别为纯氮220kg/hm2和120kg/hm2,三个硫肥处理,分别为纯硫0 kg/hm2、20 kg/hm2和60 kg/hm2,在籽粒灌浆期测定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植株含水量、植株干物质含量、氮同化关键酶活性、植株全氮等生理指标,主要结果如下:1.持绿型小麦茎和叶中的氮素浓度、NR的总体活性高于非持绿型小麦,而高氮条件下持绿型小麦在花后0天到21天之间GPT活性的下降幅度要明显小于非持绿型小麦。同时氮肥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大量施用硫肥导致小麦的NR和GPT活性下降,开花期和成熟期小麦植株的氮含量和氮累积量下降;另一方面,在氮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高硫处理下小麦的NR和GPT活性达到最大值。2.较高的氮肥供应下,三个小麦品种的茎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及干物质贡献率和叶片的干物质转移率及干物质贡献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为S20处理>S60处理>S0处理,这说明在氮肥供应充足时,施用硫肥可以显著提升收获期小麦叶片和茎杆中的干物质向籽粒中的再分配量。同时氮肥供应充足时小麦叶片干重整体上要高于氮肥不足,其中N220S60处理的三种小麦叶片干重显著高于其他硫肥处理,而低氮处理下小麦叶片干重随硫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而灌浆后期持绿型植株叶片干重的下降速度小于非持绿型小麦。说明氮肥供应充足时高硫处理可以提高灌浆期植株叶片中的干物质含量,而持绿型小麦的叶片在灌浆期会保留较多的干物质。3.小麦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茎含水量、穗含水量以及灌浆后期小麦叶片含水量在N220S60处理下均达到最大值,同时持绿小麦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茎含水量和穗含水量在不同氮肥和硫肥处理下均高于非持绿型品种。充足的氮肥供应条件下高硫处理下的非持绿小麦与低硫和无硫处理下的植株相比表现出了更强的保持绿叶的趋势,和持绿型小麦在生育后期绿叶面积的保有量也十分的接近,即高硫高氮处理可以让非持绿型的小麦表现出一定的持绿特性。4.氮肥供应充足时,高硫处理可以提高小麦的经济学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其中持绿型小麦提升的幅度尤其是生物学产量的提升幅度要高于非持绿型小麦,而收获指数随施硫量的增加而减小。与非持绿型品种相比,持绿型品种在不同的氮肥硫肥处理时,单穗籽粒数目和千粒重均有很大优势,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其他文献
影响完全匹配层方法吸收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吸收层厚度和衰减系数,笔者通过地震波场数值模拟,讨论了吸收层厚度和衰减系数对吸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衰减系数一定时,吸收层
<正>在数字时代,所有机构都要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是从适应到依赖数字技术并逐渐形成数字化思维的过程,是彻底的组织进化,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主
龙胆泻肝汤善治肝火上炎或肝胆湿热下注所致之证,其泻中有补,疏中有养,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笔者近年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耳疾疗效较好,举例如下.
<正>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 的平均增长率每年都超过了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额的1/4。 服务贸易在中国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 头。 一、关于服务贸易 关
本文用Excel表格处理软件制作融资租赁业务的租金计算模型。融资租赁业务的租金计算方法多样,计算过程复杂。通过利用Excel提供的VBA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代码,将租金计算过程
C语言程序目前是各院校开课率非常高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根据调查,现在大部分教学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方法,特别是对专业对口的学生,其教材内容也没有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个学校对小学生的体能体质等方面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小学体育在教学观念和教學模式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优化,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水平,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趣味田径;小学体育;应用研究  一、引言  趣味田径是近年来体育教学中新兴的
1990年以来,笔者用自拟金韦汤配合双氢克尿塞、阿托品治疗泌尿系结石3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伴随着我国网络行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已经无法离开计算机的运用。面对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方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