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稷由县历史悠久,古属冀川,春秋属晋、战国属魏,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设置高凉县,公元598年改称稷山县至今,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高台花鼓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晋南沃土上出现的一个艺术突出代表作,是河东特色文化的一个“绝”品,是中华鼓艺术的精品,它的产生是当地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本文研究稷山高台花鼓,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调查法、观察总结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稷山境内吴壁村安福艺校、东蒲村、桐上村等花鼓表演进行研究,从高台花鼓是民族传统体育、高台花鼓的起源和不同时期花鼓表演形态的研究、社会功能、开发与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高台花鼓是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具备民族传统体育界定的因素;同时高台花鼓也是当地民间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俗文化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极大影响着当地人们的民俗文化生活;本人认为高台花鼓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更为科学和有说服力;关于高台花鼓的开发和保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给高台花鼓今后的发展研究提供方向和方法,从而加深高台花鼓理论研究的层次水平,能使“华夏一绝”更好的被人们认识、了解和用于娱乐身心、增进身体健康,使高台花鼓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