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师道观源远流长,凝聚着古代教育家们兴教育人的思想和智慧,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对教师的培养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相关资料的整理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教育家师道观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却十分分散,只是在论述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时会略作介绍,对各个时期教育家的师道观缺少系统的整理比较。本文拟通过对古代教育家师道观的系统梳理、客观分析,从中吸取正确的、合理的师道思想,以对我们今天的师范教育以及教师职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的指导。基于上述认识,本论文从“成师之道”和“为师之道”两方面对古代教育家的师道思想进行论述。首先,对教育家们的“成师之道”,即从一个社会人成长为一名职业教师的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师范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其次,对古代教育家们的“为师之道”,即成为教师后要坚守的职业素养进行概括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今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建议。根据上述思路,本研究主要包括如下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包括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方法。第二部分:论文中的核心概念交待与师道问题概说。在这部分内容中,对论文中出现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对论文的研究时限予以交待,阐明研究时限界定为“古代”的缘由;对“成师之道”与“为师之道”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最后对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论述教师的名篇进行简要概说。第三部分:中国古代教育家“成师之道”论述。在师范教育产生之前,中国历史上不乏名师。他们大都德才兼备、博学多识,在成长为师的路途中不断的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师者。他们以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成长历程向世人展示了一名合格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素质。笔者从品德志向、学识才能和人格魅力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教育家们对于成师资格的具体要求。第四部分:中国古代教育家“为师之道”论述。概括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的“为师之道”,分析中国古代教育家对成为教师后应遵守的职业操守和施教原则的相关理论。笔者从为师之德、为师之才和为师之术三个方面来阐释中国古代教育家们对教师从教的具体要求。第五部分:中国古代教育家师道观当代价值。这部分内容是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当下师范教育中的问题以及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反思和启迪。通过古代教育家对教师资格的要求对现今师范教育的培养方式进行反思。从古代教育家对“为师之道”的理论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得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