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与自由化的背景下,各国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加强,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面临的利率风险不断加大,为了管理和规避利率风险,利率互换应运而生。利率互换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发展速度极其惊人,现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运用最为广泛、成交量最大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利率互换既是参与者套期保值、管理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也是联系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重要桥梁,对基础利率具有重要影响。经过30余年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利率互换市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制度也较完善,美元利率互换的走势甚至比国债收益率具有更好的市场地位。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于2006年开始试点,并在2008年正式形成。经过九年的发展,国内利率互换市场的规模取得了大幅拓展。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现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机构对冲利率风险、丰富投资组合、把握市场预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产品种类、市场流动性、互换定价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对利率互换功能的发挥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市场发展出现了不少瓶颈。利率互换的定价问题作为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其影响尤为突出。然而,现阶段对利率互换的相关研究十分不足,系统深入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重点研究利率互换的定价问题,以期能为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利率互换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在对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应深入了解利率互换产品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成果。目前关于国外研究成果的综述容易找到,但是全面系统的总结不多,而对国内研究进行系统归纳的文章更难找到。基于此种情况,本文首先对利率互换的定义、交易机制、特点与功能以及风险与防范等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进一步对利率互换定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与总结。鉴于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本文继续分析了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和定价的特点与趋势,进一步指出国外成熟市场值得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借鉴之处。紧接着介绍了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的意义,详细分析了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指出与国外成熟市场存在的差距并找出了一系列问题,认为当前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定价问题。只有进行合理准确地定价,利率互换的各种功能才能够正常地发挥,交易者才能进行利率风险的规避或者套利。本文对无套利模型的定价机制进行研究,搜集整理了目前金融市场上相对较全的大量相关数据,在不考虑违约风险的情况下,运用无套利定价模型中的bdt模型、hw模型以及债券等值模型对1年期的shibor3m人民币利率互换进行定价,并对定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种定价模型的定价结果均不是非常理想,其中bdt模型的定价结果相对符合实际,但是走势平缓,反应滞后。债券等值模型定价结果的走势与实际成交价格走势非常一致,但是存在一定的利差。本文运用三种无套利定价模型对每一交易日的数据都进行了定价,目前还没有文章分析得如此全面和深入。然后本文详细分析了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利差特征,分别建立了基于shibor3m的1年期和5年期以及基于fr007的1年期和5年期的利率互换利差的var模型,又通过建立ms-var模型与原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各个模型不存在状态转换,var模型拟合效果更佳,这是因为数据均是利差,利差的变化已经包含了受到冲击的影响。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各个var模型中关于利率互换利差的回归方程都通过了联合检验,但是slope变量只有在基于fr007一年期利率互换的利差方程中通过了检验。说明其他三种互换的利差均没有反应利率期限结构斜率的预期,基于shibor利率互换的价格对其影响因素的反映不够全面,因此其市场认可度不够高,也进一步证明了基于fr007的1年期利率互换交易最为活跃的原因,shibor作为基准利率还需要一定的改进。在对各个模型进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中发现,短期利率互换的利差和中长期利率互换的利差的响应有一定的异同。随后进行了静态预测,发现各个var模型预测结果非常好,实际值与预测值的走势和波动都很一致,曲线几乎重合。通过与无套利模型定价情况的对比,认为建立的基于利差特征的var模型的预测结果要优于无套利定价模型,可以用本模型作为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的参考。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认为当前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定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制约,利率互换的相关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政策建议。要进一步完善shibor利率形成机制,全力发展和健全国债市场,逐步放开存款利率,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扩大利率互换参与主体的规模,提高市场创新水平,从而有效地提升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