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自然缩小、吸收而被治愈的病例已有多家报告。其治疗方法也越来越趋向于保守疗法。过去骨科医师都有或多或少的体验,当做完椎间盘造影后,有很多病人感到症状改善。吉田等发现症状改善的病例多为造影剂流入硬膜外腔及椎间盘有变性的患者,认为与椎间盘突出部的leak(漏(?))形成有关,而于1991年报告了椎间盘内加压注射法。我院于2003年开始使用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本文将介绍并探讨腰椎间盘造影及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我们对158例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实行了腰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并通过对病人手术前后的JOA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随访时间1~20个月,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病例82例,158例中前68例只用生理盐水作加压注射,后90例加用利多卡因和甲基强地松龙作加压注射),同时调查并发症、MRI所见、椎间盘造影的分类、造影剂有无漏出、随访MRI的变化。结果:多数病人在术后症状有改善,并且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后3日内,1、3、6个月和最终JOA评分,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5.3%,有61个病例避免了手术。有明显疗效的57例(占69.5%),其中35个病例最终复查时在MRI上突出物有明显的缩小。结论:我们认为,MRI影像上椎间盘变性明显的突出型(Protrusion)脱出型(subligamentous extrusion,transligmentous extrusion),为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的较好指征。其余类型病例,也可采用加压注射疗法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注射压力不要过大,不可勉强,避免产生其他并发症。另外我们还观察到,部分病例虽然造影剂流入硬膜外腔(已形成漏口),但是症状不改善,而且在MRI影像上观察不到突出物缩小的病例,在手术中发现大部分是漏口过小或部分纤维环突出。我们认为加压注射后椎间盘突出物的缩小和消失与漏口的大小以及突出物的组织学特征有着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