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1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 方法:4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健侧脑皮层PMC、SMA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和治疗后1、2、3个月,分别采用Brunnstrom手运动功能量表、上田敏手功能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 1、Brunnstrom手运动功能评定: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分级没有显著差异,分别完成10次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B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结果在治疗后1、2、3个月变化不大(P>0.05),康复最好的患手手指已有小范围半随意活动。治疗后,治疗组(rTMS组)B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持续到治疗后3个月,P<0.05,有统计学意义。 2、上田敏手功能评定:上田敏手功能量表较Brunnstrom手功能量表更能反映患手灵活性,具有代表性。两组按要求完成10次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患手已出现集团屈曲范围>?,手功能评定等级更高,P<0.005,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能持续到治疗后3个月,P<0.001,效果显著。 3、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能反映患者现在的生活自理的程度,其中手功能的康复程度占比例比较大。10次治疗后,治疗组能较大提高患者生活自理程度,主要体现在进食、转移和穿脱衣物三方面,且能持续到治疗后三个月。相比对照组,ADL评定分数也有提高,但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且持续3个月,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健侧皮层 PMC、SMA区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部的运动功能,提高Brunnstrom、上田敏手部运动功能和ADL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