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窗对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is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窗是森林自然更新与环境变化的重要动力,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动态演替与生态功能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林窗的形成会导致林窗内光照、温度、湿度、植被组成等发生变化,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也随之变化,从而影响林地土壤养分循环与转化,并将间接影响幼苗更新。目前对林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窗的形成对植物恢复与演替、微环境的影响,而对林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养分特性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研究较少。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黄土高原地区优良的造林树种之一,其耐干旱瘠薄能力强,同时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的更新主要发生在林窗内。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3种尺度(大、中、小)的林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s fatty acid,PLFA)技术对不同大小林窗下凋落物层和表土层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林窗面积对土壤养分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性与林窗面积密切相关。凋落物层养分含量显著高于表土层。在凋落物层和表土层,土壤pH值、总有机碳(TOC)、全氮(TN)、铵态氮(NH4+-N)、微生物量氮(MBN)均在中林窗内呈现出最高值。在表土层中,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在中林窗最高,但是凋落物层中MBC含量则以小林窗中最高,中林窗最低。(2)林窗面积显著影响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凋落物层中,林窗内BPLFA含量显著高于林下。G+PLFA和G-PLFA含量在中林窗和大林窗下较高。FPLFA含量以小林窗内最高。表土层中,BPLFA含量在大林窗下最高。中林窗内G+PLFA和G-PLFA含量显著高于中、小林窗和林下。FPLFA含量随林窗面积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小林窗内土壤FPLFA含量显著高于中、大林窗。(3)林窗对油松人工林凋落物层酶活性的影响程度大于土壤表层。凋落物层中,中林窗和大林窗下β-葡糖苷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林下。表土层中,林窗面积仅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且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中林窗下最高。(4)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酶活性与养分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凋落物层中,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磷脂脂肪酸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真菌磷脂脂肪酸含量与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表土层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磷脂脂肪酸含量与铵态氮、pH、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真菌磷脂脂肪酸含量与微生物量氮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5)本试验中以中林窗(90-290 m2)能有效改善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其他文献
多环芳烃(PAHs)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污染严重。生物质材料对PAHs吸附能力强,且可作为良好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因此,以生物质材料为载体进行微生物固定化是去除土壤PA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治疗肝癌的新型药物。植物已被用作抗癌药物资源,并且许多来自植物的抗癌药物已经被报道。栝楼
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 D)在恶性肿瘤细胞内高度表达,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增殖、转移和凋亡等过程。目前,Cath D已经被认为是治疗癌症的潜在靶点。Tasiamide B是Rich
目的:了解儿童的人格特征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探讨亲代的营养状况与子代人格特征之间是否有关联,以利于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
公共精神是公民意识的表现,属观念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受制于政治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现实表征,把公共精神建设研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战场。为了维护我国网络战场的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推进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我国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以党和政府
本文以一台容量为380MVA的三相电力变压器为例,运用MagNet软件对其进行电磁仿真计算,得出了变压器内部漏磁场在各结构件上分布的特点,即各结构件上的强漏磁区域总是出现在与
烟草青枯病是近年已成为制约文山烟叶生产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为探索青枯病防治技术,本文开展了抗青枯病优良烤烟品种筛选试验,并针对不同药剂对青枯病的防治进
目的: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O NPs)广泛用于化妆品和防晒剂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ZnO NPs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可忽视的有害作用,但是对ZnO NPs毒性作用的潜
本研究的第一阶段用含氯化镉(CdCl2)浓度为1OOmg/L的双蒸水饲喂SD大鼠,染毒30d,通过对大鼠的代谢、发育与繁殖等指标的检测分析,确定氯化镉对哺乳动物SD大鼠的毒性影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