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供给情况从短缺逐步走向剩余,这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生产者“卖难”的问题。与此同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从温饱时期的数量要求向小康生活的质量追求转变。传统的农贸市场由于其规模较小,设施条件差,不仅难以解决生产者的销售问题,也无法保障能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拉开了我国“农超对接”全方位展开的序幕。“农超对接”不仅为生产者提供了一个大量销售的平台,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消费环境和产品规格。伴随着商务部、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大力度推行“农超对接”,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积极参与其中,“农超对接”形势一片红火。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长春市也开展了农超对接的推进工作。2011年8月18日,长春市在农博会上举行了首届农超对接洽谈会暨签约仪式,标志着长春市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民实现了无缝对接。本文选取众一合作社和长春欧亚超市为生产者和超市的代表,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手段,以市场营销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对“农超对接”背景下长春市城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营销问题进行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章:相关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对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超对接进行概念界定,并介绍市场营销理论、供应链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及这些理论在本文的应用。第3章:农超对接模式下农产品营销主体分析。本章对农超对接中两大主体:合作社和超市进行了农超对接的SWOT分析,并重点关注了二者在农产品营销中的不足。第4章:农超对接模式下农产品目标市场分析。本文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分析与定位,并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包括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第5章:农超对接模式下农产品营销效益分析。主要分析了农超对接后,合作社和农户以及超市的实际受益情况,并对消费者进行效益分析。第6章: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同时本章节针对合作社和超市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对该课题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