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Dunker,又称合浦珠母贝)是我国培育海水游离珍珠的主要贝类。马氏珍珠贝人工游离海水珍珠的生产一方面需要细胞小片贝(或称供体贝)提供由外套膜内缘制备的细胞小片,另一方面需要育珠母贝(或称受体贝)接受细胞小片和珠核的植入,并且珍珠的形成完全是在育珠母贝体内。为此,本研究以大小不同的三组马氏珠母贝为细胞小片贝插核育珠,分析马氏珠母贝珍珠质量与对应的细胞小片贝、育珠母贝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15个矿化基因在外套膜中部(MC)、珍珠囊(PS)和外套膜外缘(ME)中的表达量,进而分析了矿化基因表达水平与珍珠的珍珠层厚度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如下:游离海水珍珠质量与细胞小片贝和育珠母贝之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小片贝个体大小对所育珍珠的直径、重量、珠层厚度影响不显著;珍珠质的颜色上,小贝和中贝组的L*值均与大贝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贝组和小贝组之间的b*值存在显著差异;各组间的其余L*值、a*值和b*值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2、小片贝大小对珍珠颜色L*与b*有显著影响,尤其b*值;小片贝个体与珍珠颜色相关,个体越大,越容易产生金色珍珠(距离金珠色差越小)。3、珍珠的直径、重量和珍珠质层厚度与育珠母贝的壳高、总体重、壳重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基本上为0.22~0.34之间;珍珠的颜色参数L*值与细胞小片贝的壳高、总体重、壳重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8~-0.10;培育珍珠的颜色参数b*值与细胞小片贝的壳高、总体重、壳重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0.09和0.13。4、珍珠颜色的L*值与小片贝的壳内表面颜色的L*值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0.22,P=0.00);珍珠颜色的a*值与小片贝的贝壳内表面珍珠质颜色的L*值之间也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R=-0.09,P=-0.00),与小片贝的贝壳颜色的a*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0.10,P=0.00),与育珠母贝的贝壳颜色的a*存在显著相关性(R=0.06,P=0.04);珍珠颜色的b*值与小片贝的贝壳颜色的L*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0.07,P=0.02),与小片贝的贝壳颜色的b*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0.16,P=0.00)。5、育珠母贝和珍珠重量、大小是正相关的。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①ACCBP, aspein, EFCBP, LRMP4, MP10, KRMP,msi60和prismalin-14基因在珍珠囊(PS)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从PP到M组、T组相对增加。②在同一个组织中,矿化基因两两之间存在相关性;每种矿化基因在三种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