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行政是一门从西方引进的学科,它是建立在西方公民社会高度完善和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我国目前的公共行政理论引入者一般缺乏把引进的理论与中国现实相联系,一味片面追踪西方学术界的潮流而往往忽视中国公民社会尚不成熟的现状,存在着以下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1.研究往往侧重于公民社会对公共行政的影响或者公共行政对公民社会成长的影响,而很少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以一个系统的眼光看待这个悖论:没有公民社会的成长就不会有公共行政改革的顺利发展;而没有公共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等一系列条件的转变,公民社会的成长将举步维艰。这个悖论以及打破它的条件和时机是大家常常忽视的。2.我国和西方社会不同的一点在于党对公共行政的运行和公民社会的成长有着很大影响,而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中往往忽视了党的影响和作用,所以理论未必完全符合实际。在本文中我重点探讨了公共行政与公民社会成长关系的困境即“没有公民社会的成长,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就缺乏社会环境和必要的动力;而没有公共行政改革的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就会困难重重”的现状、成因,以及解开这一死结的条件,并着重探讨了目前我们党和政府在打破这一困境过程中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以期能够在解决这一难题过程中取得一定理论和实践突破。具体地说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探讨了关于公共行政与公民社会的含义,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公共行政与公民社会成长之间存在的困境。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公民社会对于公共行政良性运行的意义,通过公民社会是公共行政良性运行的基础、公民社会需要的满足是一切公共行政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公民社会决定了公共行政的特点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公民社会对于公共行政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我国目前公共行政背景下公民社会成长面临的困境:相对独立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迟缓,应有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的状况及成因。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着重探讨了打破目前中国公民社会成长与公共行政之间悖论的现实条件和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最后是结束语,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针对公民社会与公共行政良性互动的前景和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