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接触工人遗传损伤及其修复能力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yp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乙烯单体(vinyl chloride monomer, VCM)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聚氯乙烯。2011年全球PVC总产能约5100万吨,而我国PVC产能达2162.2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VCM是确定的人类致癌剂,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肿瘤的发生。对其致癌机制的研究认为主要是VCM活性代谢产物导致遗传物质损伤而启动致癌过程。目前,发达国家VCM职业接触限值多为1ppm (2.79mg/m3, PEL),而我国VCM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1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PC-STEL)25mg/m3,高于西方国家卫生标准数倍。长期和低水平接触氯乙烯导致的健康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寻找敏感、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预防氯乙烯接触导致的有害效应十分必要。在我国现行氯乙烯职业卫生标准下,能否对接触工人的遗传物质产生显著损伤尤为引人关注。而且在同样接触条件下,并不是所有个体都会产生遗传物质损伤;遗传物质即便发生损伤,由于机体具有DNA修复能力(DNA repair capacity,DRC)而得到修复。因而DNA修复能力在维持机体基因组稳定和正常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DRC功能低下或缺陷,将不能及时和有效地修复受损的DNA,从而导致基因突变甚至细胞癌变,增加个体罹患肿瘤的危险。本课题通过横断面调查和追踪研究,探讨染色体损伤与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的关系,同时应用本课题组发展的基于微核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检测方法,研究氯乙烯作业工人DNA损伤修复能力,并评价其用于预测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风险的价值,为保护易感作业工人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氯乙烯作业工人DNA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多态与VCM致遗传损伤之间的关系研究,寻找VCM遗传损伤的易感性生物标志物,为阐明其毒作用机制和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某化工企业VCM接触工人309例(男224例,女85例),该企业行政和后勤人员(内对照)共149例(男61例,女88例),以及健康对照人群(外对照)共25例(男14例,女11例);利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方法(简称CB微核试验)对染色体损伤情况进行检测, VCM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简称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FR=3.24(95%CI2.80-3.75), p<0.001,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在目前职业性VCM接触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可以作为评价低浓度VCM接触的效应指标。在2004,2007年VCM接触工人中选取重复样本91例,采用基准剂量(BMD)法分析微核发生率与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按照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计算,其基准剂量95%可信区间下限(BMDL)在2004年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0.99mg/m3-year和3.38ng/m3-year;在2007年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0.63mg/m3-year和1.27mg/m3-year。提示当总接触剂量达到BMDL值时即引起微核损伤,为制定氯乙烯接触限值提供了参考。yH2AX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胞DNA损伤应激反应的公认的敏感指标,当DNA双链发生断裂时,组蛋白H2A家族成员中的H2AX第139位丝氨酸残基迅速磷酸化,形成磷酸化的H2AX,即γ-H2AX。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上述追踪观察的55例氯乙烯接触工人,21例内对照和25例外对照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DNA损伤(yH2AX)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不同VCM累积接触水平的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和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对照组淋巴细胞凋亡率95%上限(4.84)为界值判断淋巴细胞凋亡阳性,结果显示对照组、低、高VCM累积接触组淋巴细胞凋亡阳性率随剂量升高而升高(p<0.0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VCM接触可导致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率升高。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和凋亡率可以作为评价低浓度VCM接触的效应指标。本研究还对上述追踪观察的部分氯乙烯接触工人应用基于微核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检测方法开展染色体损伤修复能力研究,其中接触组43名,同时以17名该厂行政和后勤人员作为对照。按照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分为2组(累积接触剂量≤10984mg为低接触组;>10984mg为高接触组),研究显示对照组、低、高接触组的3AB指数分别为0.37±0.17,0.28±0.11,0.18±±0.10,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氯乙烯接触会影响DNA损伤修复能力,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越高,DNA损伤修复能力越低;另按3AB指数分成2组(3AB指数≤0.24为低损伤修复能力组;>0.24为高损伤修复能力组),结果显示,损伤修复能力高组的微核率(2.28±±2.61)低于低损伤修复能力组(4.04±2.76),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DNA损伤修复能力与氯乙烯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的发生关系密切,修复能力差,染色体损伤高。通过对DNA损伤修复能力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能力与氯乙烯接触剂量有关,可作为氯乙烯接触的效应指标,同时又可用于易感人群的筛选,具有易感性指标的特点,提示DNA损伤修复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本课题还应用PCR-RFLP和CRS-RFLP法对VCM接触工人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多态位点进行检测,VCM接触工人309例,对照组149例。应用Poisson回归分析各基因多态位点与染色体损伤之间的关系。选择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常见基因p53, p21, mdm2, Gadd45a和p14ARF,对其10个常见多态位点(p53intron3,p53Ex4+119C>G, P53IVS6+62G>A,p21Ex3+7C>T, mdm2Dell518, mdm2IVSl+309T>G, Gadd45a g.1260T>C, p14ARF g.9792G>T, p14ARF g.22008G>A,p14ARFg.26294G>A)进行检测和分析。调整年龄、性别、累积接触剂量、吸烟、饮酒等因素后,结果显示p14ARFg.22008基因的突变位点是遗传损伤的保护因素,与野生纯合型比较,FR=0.77(95%CI0.63-0.93,P<0.05);而p53intron3,p21Ex3+70C>T和mdm2IVS1+309T>G三个基因的突变位点为VCM致染色体损伤的危险因素,与野生纯合型比较FR=1.47(95%CI1.09-1.98), FR=1.36(95%CI1.13-1.64)和FR=1.74(95%CI1.43-2.13),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下,氯乙烯接触仍能产生遗传损伤,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据此计算得到的基准剂量远低于现行职业卫生标准;氯乙烯接触工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降低;VCM致染色体损伤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多态有关。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组织涉农银行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全力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工作,经过7年多努力,吉林省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明显改善,金融服务可获
以50%饱和度的硫酸铵粗提病毒,再经Sephadex G-200过柱层析纯化了新型鸭瘟病毒,以此作为包被抗原,并用自制油苗免疫雏鸭,获得了高效价的血清抗体,又经过各种条件优化,建立了
目的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进行持续质量管理工作,并观察其产生的效果,同时进行效果的讨论。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内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8名进行消毒管理工作,按照时间段设置实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科住院分娩的1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将180例初产妇平均
第一部分 成纤维生长因子21(FGF21)对糖尿病鼠的快速降糖作用目的:已有大量研究表明FGF21对糖代谢有调控作用,连续给药7到14天后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型高血糖,还能增强胰岛素的
研究了水、模拟料液、30%TRPO-煤油体系3种液体在高为6.2m气提泵中的气提特征,并用Parker一维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处理.详尽讨论了提升管管径、输送液体的粘度和表面
为解决传统Sobel算子图像边缘检测时计算方向单一、定位不准确、边缘连通性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巴特沃斯高通滤波与改进型Sobel算子结合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利用二者结合的技术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和特征提取。首先采用巴特沃斯高通滤波器进行图像预处理,然后利用在传统Sobel算子基础上增加45°和135°等六个方向模板的改进型Sobel算子进行边缘检测。通过实验仿真,与传统算法相比较,该算法具有边缘突出
高放废液的处理处置是影响核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高放废液中分离出90 Sr不仅能实现高放废液的安全处置,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本文在早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