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8月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这是实现利率双轨制合并的重要一步。利率市场化进入新阶段,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其带来的利差缩水、竞争压力加剧等问题让商业银行一方面关注拓展新业务,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则从内部调整贷款定价结构,科学合理定价。在我国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从事商业经营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争夺的目标群体。特别是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后,这类群体需要大量资金周转来复工复产。相比较大型国有及股份制银行来说,地方农村商业银行定价技术薄弱,信贷人员知识储备缺乏等原因,导致了贷款定价管理水平的落后。因此,基于利率市场化背景研究个人经营贷款定价能有效规避利率市场化不利影响,使地方农商银行稳步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梳理国内外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定价相关文献。首先,基于金融发展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马克思利率决定论等理论知识,总结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框架,个人经营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地方农商银行个人经营贷款定价的影响。然后,基于成本加成法、价格领导法、客户盈利法等多个贷款定价模型分析六安农商银行的个人经营贷款定价现状,研究定价特点和问题。随后结合成本加成法和客户盈利法对该行个人经营贷款定价进行优化。最后,以该行望城岗支行50笔个人经营贷款数据为样本,检验优化后的模型,并进一步按不同客户的贡献度分析对贷款定价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结合成本加成法和客户盈利法的定价模型会随着客户与银行关系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效区分优质客户。因此,六安农商银行应转向重客户忠诚度的内源式增长,注重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以降低贷款定价水平,提高自身定价影响力。研究贡献在于将视角投入到地方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管理中,多角度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于地方农村商业银行个人经营贷款定价的影响。基于理论积累和该行实际,分析该行个人经营贷款定价的问题。优化定价问题并检验成本加成法和客户盈利法结合后对该行定价模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为该行个人经营贷款定价提供了思考角度以及面对利率市场化自身转型的建议和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