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论文取题于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三岔河铁金矿详查项目,通过对三岔河金矿床开展野外观察,并对典型岩心、矿石样品镜下观察分析,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要素的分析研究,讨论了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形成时代,并确定了地层、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三岔河矿床与矿床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地层为奥陶纪马家沟群五阳山组灰岩,控矿构造为丈八丘断裂。由于岩浆上侵,大量灰岩被吞食、断陷、倒置,形成捕掳体接触带构造。侵入体与围岩在捕掳体附近发生比较强烈的化学反应,Si、Al、Ca、Mg等组分在反应中发生交换,Ca、Si双交代,形成矽卡岩。矿石类型以磁铁矿化矽卡岩型金矿石和黄铁矿化磁铁矿化矽卡岩型金矿石为主。以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为主要矿石结构,鳞片纤状变晶结构以及柱状纤状变晶结构为次要矿石结构。围岩蚀变有矽卡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磁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金矿化。矿床成矿作用可划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和硫化物阶段三个成矿阶段。硫同位素分析表明,幔源岩浆硫占主要,贡献率在82%95%之间,而海相硫酸盐只占5%18%。铁铜沟岩体206Pb/204Pb值为17.6618.53;207Pb/204Pb值为15.41-15.53;208Pb/204Pb值为35.71-41.46,在铅同位素构造环境演化图解上,大多数硫化物样品均位于上地壳演化曲线之外,表明矿石铅来源以地壳物质为主。区域同类典型矿床矽卡岩中黑云母测试表明磁铁矿矽卡岩主要在128133Ma之间形成,三岔河金矿床金主要在硫化物阶段生成,通过降温速率可计算三岔河金矿床主要成矿时间为128121Ma。区内磁异常主要由磁铁矿、磁铁矿化矽卡岩引起。磁铁矿化花岗岩、矽卡岩、角岩,具有一定的磁性;大理岩、灰岩、砂岩、花岗岩具有弱磁性。圈定出的磁异常在南端未封闭。纵观全区磁异常化极图,磁异常带呈近似北北东向,500nT磁异常等值线大致呈一个长轴方向约600m的椭圆形,短轴方向宽大概是180m。分析了三岔河地区成矿地质条件,确定了该区域矽卡岩型金矿床的找矿标志。分析在三岔河矿区范围内,矿床南北侧断裂附近以及现有矿体深部具有找矿前景;区域尺度上,莱芜矿山、角峪、金牛山等附近与碳酸盐接触带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