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实施以来,随着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西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逐渐加入义务教育大军中,随之而来的还有民族学生住校问题、饮食不适应问题,这些问题给“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民族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供应不仅仅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保障,还是民族学生适应寄宿教育的推力。因此,站在民族学生的角度研究民族寄宿生饮食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改善学校饮食管理水平、提高饮食供应质量、提升饮食服务满意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民族寄宿学校学生发放饮食管理问卷,了解民族寄宿生饮食管理现状,归纳饮食管理问题,并通过访谈法,探究民族寄宿生饮食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民族寄宿学校学生饮食管理提供建议。主要结论有:首先,民族寄宿生饮食管理现状。饮食环境卫生方面,民族寄宿生整体就餐环境较好,但室内布局存在不合理,设施设置条件不完善;饮食质量方面,食堂食谱公示公开力度不够,食物份量大体上较为适宜,饮食供应的种类偏少,饮食口味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民族学生的需要,食品卫生现状令人堪忧;人员服务方面,工作人员对卫生标准不够明确;服务缺乏耐心和礼貌,且存在倾向性,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存在失当,协调管理缺乏弹性,学生就餐秩序较为混乱;相关制度方面,监督制度不完善,沟通不顺畅,学校饮食健康课程普及率较低。其次,民族寄宿生饮食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即规划不合理,设施条件有待改善;托管单位管理的问题;学校监管问题;意见沟通问题。通过走访民族寄宿学校、开展访谈,分析民族寄宿生饮食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饮食管理资金缺口大、托管单位的选择标准不明确、学校监管不到位、政府部门监管不深入。最后,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本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结合民族地区的现有条件,建议从加大政府投入,加大建设投入合理规划,加大人员培训投入组织人员培训;把握托管单位准入关,规范筛选程序,约定限制性条款;提升学校监管力度,落实饮食日常监管,拓宽监管渠道,加强学生饮食健康教育;促进政府部门科学督查,加紧完善学校供餐监管体系,加强政府相关部门间沟通协作;创新管理机制,界定管理权限,引入绩效考核等方面提高学生饮食管理水平,改善民族寄宿生饮食供应条件,增强民族寄宿生生活自信、体质自信、学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