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ulang198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早期血运重建是目前挽救心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探索评价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关系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国内外学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指标方面在基础和临床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心电图演变是反映梗死相关血管灌注情况的指标之一。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评价手段较多,但很少关注到T波的变化。本研究是为进一步明确早期T波倒置对再灌注的评价及相关预后指标的预测。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ST-T动态变化;探讨早期(24小时内)T波倒置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关系及预后情况。材料与方法:1.连续入选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4例,诊断采用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标准。2.根据84例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T波变化情况,将其分为T波倒置组和T波未倒置组,根据后期冠脉造影情况,比较两组再通率。同时动态观察两组的心电图ST段、心肌酶谱变化情况,分析其与T波倒置的关系。3.观察入选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心血管原因再次住院、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比较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1.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组冠脉再通率高,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2.早期T波倒置组大多伴随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心肌酶峰明显前移。3.早期T波倒置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34.4%),左室射血分数高。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预示着梗死相关血管再通,且与心电图ST段下降、心肌酶峰前移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左室功能恢复好。
其他文献
从牛顿冷却定律入手,对固体比热容测定实验的散热修正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根据理论分析对传统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不仅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减小了误差,而且培养了学生
文章总结了姚乃礼基于络病理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经验。提出了以"脾虚络阻毒损"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从补益脾胃以固本、活血通络以驱邪、解毒散结以防变3个方面辨治,据
研制测量大学生面众交流恐惧的量表。采用初测量表在西南地区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大学随机测查349名大学生,对回收有效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正式量表对西南地区师范类与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患处皮肤p38 MAPK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1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实施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双盲法分
基于钻孔数据的多层DEM构模技术是构建沉积环境下三维地层模型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对在河流的侵蚀和淤积交替作用下形成的地层建模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缺陷,对传统的建模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重大问题,新型抗菌剂的开发和应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因具有广谱、高效、
<正>长尾理论出现之前,在传统"二八法则"的指引下,出版商和经销商将主要的人、财、物都放在20%的图书上,因为他们相信这20%的图书能给他们带来80%的效益。于是,畅销书、教材
本文就十一五期间浙江茶产业现状作了回顾,并对如何做大做强浙江茶产业,实施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分析探讨。
本文对广州市1989年8月至1990年2月分娩早产儿的167名产妇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分析,研究表明产妇的平均每周体重净增量,体格营养指数,每天睡眠时间,每天饭量,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