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在知识经济、科学技术、全球一体化、城市扩张等多方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空港地区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之下,借助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重视和推动,具备条件的空港地区竞相规划建设临空指向型的产业区,经济领域和规划领域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也开始兴起。但临空型产业区既是一种经济形态,也是一种城市空间形态,从经济或空间单方面出发的研究,在指导规划操作中明显脱节,对空港地区整体优势的发挥和临空产业的发展都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以临空产业为发展的主导因素,对空港经济区的空间布局的方法和模式进行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临空产业和空港经济区在经济和空间层面的研究,结合曾经参与过的昆明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的实践操作经验,探寻将临空经济形态与空间形态更好契合的规划方法和空间布局模式。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并明确了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部分为理论背景和实践案例的研究,包含第二章的相关研究综述和第三章的发展背景研究,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回顾了空港经济区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相关案例实践。第三部分对空港经济区的产业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业的空间特性和空间的产业属性,探索了在规划中将产业与空间相结合的方法,并总结了空间布局的方法与模式。第四部分以昆明空港经济区的总体规划作为实证研究,对总结的方法加以运用和检验,通过临空产业发展条件分析、经济区空间条件分析,找出产业和空间的关联性,作为产业类型选择和空间布局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对空港经济区进行具体的规划操作。第五部分是研究总结,回顾了前文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局限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