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陇东地区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该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以复原清代陇东地区自然灾害为主要切入点,先从清代陇东地方志入手,结合实录资料。通过查阅、解读和分析灾害史料,深入考察了该区自然灾害发生的孕灾环境、灾害概况、特征、灾害对农耕社会的影响、官府及民间力量的抗灾救灾措施等方面。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孕灾区自然环境和农耕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方面,主要从该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土壤状况等方面作了论述;社会环境方面,主要论述了本区明末清初战乱对社会经济环境的破坏和处在不发达农耕下社会环境,为下文探讨灾害的影响和救助做铺垫。第二章主要论述了该区三大主要自然灾害——旱灾、冰雹灾害、水涝灾害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从总体上来看,该区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在一年内,甚至在一月内会遭受数种自然灾害的袭击,且由一种灾害引起的次生灾害是比较常见。其中,旱灾是该区发生频率最高且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旱灾的发生主要是由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所引起的,该区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旱灾,主要发生在农作物生长期的3-7月间,且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其中以2-3年、5-6年为主。冰雹灾害是仅次于旱灾的又一大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的5、6、7月份。水涝灾害在该区相对旱灾、冰雹灾害就比较少,该区水灾分暴雨型和持续连阴雨型水灾。第三章论述了自然灾害对陇东农耕社会的影响,主要从灾害对民众生产生活、农业生产、民间禳灾信仰的影响作了论述。频繁的自然灾害的袭击,致使粮食短缺、饥民四起、粮价上涨、抛荒现象严重、人口流徙频繁、人伦道德沦丧,从而导致社会经济残破,社会秩序混乱。在旱灾的迫害下,民间多信奉具有驱旱祈雨的龙王神、太白神、城隍神、八蜡神,在清代陇东地区民间多重建和修缮这些神庙,每遇旱灾、蝗灾,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多祭祀祈雨驱蝗。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官府和民间的抗灾救灾措施。清代以来,官方救灾措施趋于完善,本节主要从灾前备荒、临灾救灾、灾后重建三个方面论述了官府的救灾措施。清代陇东民间救灾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本节主要从灾前防灾和临灾抗灾和官绅互助救灾三个方面做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