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其中科普场馆以其所蕴含着的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课程资源成为许多学校、教师进行校外教学活动的首选之地。由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在博物馆、天文馆、科技馆等众多科普场馆中,都可以找到地理学相关内容并用作课程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既是对校内课程资源的有效补充,也是科普场馆的进一步发展并实现其价值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和实地考察法等四种研究方法对科普场馆中的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研究科普场馆进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2)对目前已有的科普场馆中教育活动的内容及特色进行案例分析(3)利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中地理课程资源的进行的案例设计。首先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分析,对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在了解科普场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背景的基础上,对科普场馆中地理课程资源的特色、分类以及开发原则、开发步骤等理论进行总结。其次,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国内外六所博物馆中的9个教育活动方案,对其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方式及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为本文的案例设计提供思路和一定参考。在案例设计及开发部分,结合前文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案例分析结果,对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中初中地理课程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和筛选,以课堂教学活动、场馆教育活动以及假期作业等三种不同利用方式进行案例设计并实施。最后通过本文研究得出科普场馆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场馆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有待提高、馆校合作是场馆课程资源开发最佳途径三点研究结论,并提出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完善课程开发与实施、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多形式开发课程资源、建立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场馆教育体系化等启示,以期对科普场馆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