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生态系统作物生长及水热、CO<,2>传输试验与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2000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生态系统水热和CO2传输过程是国际研究的前沿问题。理解农田生态系统水热和CO2传输机制有助于了解农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水碳循环中的作用,并认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及农田生产力的形成机制。本文在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站点采用涡度相关方法对瞬时农田水热和CO2通量进行了长期和连续的测定,分析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水热、CO2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季变化规律,揭示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发生的生物物理过程和生理过程的机制,建立了模拟水热和CO2通量日变化的冠层尺度光合-蒸腾耦合模型,并分析其对不同气候条件的响应;建立了模拟C3和C4作物水热和CO2通量及冠层微气象剖面的多层光合-蒸腾耦合模型,并与单层和双源模型进行了对比;进一步将作物生长与水热和CO2通量传输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模型,以模拟农田生态系统作物生长和发育过程及水热和CO2通量的长期变化;在光合-蒸腾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时间步长的变化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系统分析了农田生态系统水热、CO2通量的日季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感热通量与净辐射的日变化基本一致,日峰值出现在12:00-13:00,而潜热通量由于强烈依赖于水汽压差(VPD)的变化,因此日峰值要落后1-2个小时。CO2通量的日峰值一般出现在11:00-12:00,基本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峰值一致。不过在冬小麦生长季中观测到光合午休现象,主要是由于高的水汽压差和高的冠层温度导致强烈的蒸腾失水而引起气孔关闭造成。   一年中月平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8月。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在净辐射中的比重与作物的生育期密切相关,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长旺期,月平均波文比一般都小于0.5。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旺盛生长阶段,土壤热通量约占净辐射的0.1左右,在其它时期变化在0.2-0.5之间。6月份由于地上残茬、根和土壤呼吸都十分强烈,农田成为一年中CO2的最大源,而5月份由于冬小麦叶面积指数较高,生理活动强烈,农田成为一年中CO2的最大汇。当作物不受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时,农田CO2通量的季节变化主要由太阳辐射、叶面积指数和土壤温度的变化所决定。   冬小麦和夏玉米对光强的响应符合直角双曲线。整个生育期,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在0-12mgCO2g H2O-1之间,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值出现在8月中旬,约为10mgCO2g H2O-1。   (2)建立了水热和CO2通量日变化模拟模型并分析了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基于CO2和水热通量传输的生理和物理过程,将双层蒸散模型和双叶光合一气孔导度模型耦合建立了冠层尺度的光合和蒸腾耦合模型。模型的验证显示,模拟的净辐射、CO2通量、感热和潜热通量与测量值较为吻合。CO2通量、冠层导度和潜热通量对太阳辐射、气温、土壤湿度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响应分析表明:冠层导度的最优温度略低于光合的最优温度,更低于蒸腾的最优温度,且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加,冠层光合和冠层导度的最优温度也在增加;当土壤水分亏缺时,冠层导度和冠层光合的午休现象加重;大气CO2浓度升高使作物冠层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且CO2浓度增加对冠层光合的增加作用在高温时更大。   (3)建立了多层光合—蒸腾耦合模型并与单层、双源模型进行比较。   基于计算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多层模型和叶片光合—气孔导度模型发展了一个C3和C4作物的多层光合-蒸腾耦合模型。基于涡度相关试验对单层、双源和多层模型的比较显示,考虑冠层微气象剖面对模拟CO2通量的精度无显著改进。在整个生育期,单层模型低估潜热通量,而多层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不过其对冠层蒸散、冠层阻力及冠层水分利用效率的模拟与双源模型的差别很小。不同层次冠层水分利用效率的日最大值出现在8:00-10:00,之后迅速降低。顶部冠层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底部冠层的水分利用效率。模拟的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波动很大,变化在5-20 mg CO2 g H2O-1之间,而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对稳定,维持在10 mg CO2 g H2O-1左右。   (4)建立了农田生态系统作物生长与水热和CO2传输的综合模型(ChinaAgrosys)。   将能量和CO2通量传输与作物生长和发育结合起来建立了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模型,可以模拟能量和CO2通量的日季变化及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等生长因子。通量的模拟主要基于耦合的光合-气孔导度-蒸腾模型,模型考虑叶水势的动力变化对气孔导度的影响,提高了CO2和水汽通量的模拟精度。   (5)讨论了时间步长对水热碳通量模拟模型的影响。   应用光合—蒸腾耦合模型摸拟水热和CO2通量时,不同时间平均变量驱动的模型差别很大。对于NEP,主要由于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较大造成不同步长模型的差异。不同步长模型模拟的日蒸散差异由各种因子的日变化对过程的交互作用造成。小时尺度模拟的蒸散在一天中积分获得的日蒸散要高于由日平均资料计算的日蒸散。
其他文献
环境问题和传统化石能源枯竭推动了新能源发展,太阳能作为一种无污染、资源丰富的新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其他多电平逆变器,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具有效率高、谐波少、易于模块化等优点。基于这些优势,本文以级联光伏逆变器的并网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并研究其调制方法。本文首先简述了目前的能源形势及光伏发电技术、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和各种级联逆变器调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并总结了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然后描述了H
学位
主要研究了如何通过云理论对DOM产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别采用虚拟云中的浮动云和综合云方法对产品各层质量元素进行综合运算,获得最终评价结果的云模型参数.最后以云模型数
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属木兰科(Magnoliaceae)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本文通过对乐东拟单性木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规模也不断扩大,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风险也逐渐增多。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调度的运行管理水平需要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控制,使其在正常状态下能够满足安全、优质和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即在缺点状态下能够合理分配电能,做好负荷管理;在事故状态下能够对事故进行迅速定位清除并尽快恢复正常供电。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是一个具有大机组、大电网、超高
分布式发电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的结构,使得配电系统从单电源辐射式网络变为多端有源网络,本文主要针对分布式电源带来的电力系统保护问题展开研究,故障方向判别和方向元件在有分
微电网的经济调度是一门重要研究课题,它的目的是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同时实现综合成本的最优化,是微电网的经济效益得以体现的关键。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为直流负荷和直流微源的并网和管理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其优化运行研究逐渐成为重要课题。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具有与传统交流微电网相比独特的优点,可以提高控制效率、减小线路损耗、提高电能质量、给直流负荷的接入提供方便的平台。传统交流微电网的运行方式只有并网运行和离网运行两种
本研究是从2007年4月到7月,在黑龙江帽儿山老爷岭地区,采集灰头鹀繁殖期六种状态下的鸣声信号即领域鸣唱,警戒叫声,联络叫声,惊叫声,雏鸟乞食叫声和雏鸟惊恐叫声,采用Adobe Audition
虎纹捕鸟蛛毒素-Ⅰ (Huwentoxin-Ⅰ,HWTX-Ⅰ)是从虎纹捕鸟蛛(Orinithoctonus huwena)毒液中分离纯化的一种神经毒素。经过对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发现它能够可逆地阻断神经肌肉
学位
机组组合问题是电力企业短期发电调度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工程要求的时间内制定出安全、经济的机组投入和有功出力分配方案对实现节能发电调度,建设高效、可靠的智能电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动态规划法的“维数灾”问题以及禁忌搜索算法搜索效率低和依赖于初始解的不足,探索了两种算法的互补性,为了利用动态规划便于直接建模求解机组组合问题以及分阶段降维的优点和禁忌搜索不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特点,尝试构建一种动态规划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