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质量提升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由外延式扩展向内涵质量提升的转变,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质量是新一轮高职院校发展的奋斗目标,如何有效地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质量更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是涉及到高校、政府、企业、行业、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复杂社会活动,各类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于高职教育的需求不完全一致,同时对高职教育的策略也有所差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质量是多方利益相关者群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研究关键利益相关者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质量的需求和策略,调查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地位及相互关系;重点研究高职教育人才供给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博弈模型,以及企业与高职学生之间的校企培养博弈模型,分析影响高职教育人才供给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再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三个层面构建高职人才供给质量多元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的综合结果,提出提升高职人才供给质量的激励机制设计框架。  首先,研究确定了高职人才供给质量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别是高职院校教师、学生、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媒体和社会大众。其中教师、学生和企业都属于高职教育人才供给质量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和媒体是期望型利益相关者,行业协会是潜在型利益相关者,社会大众是边缘型利益相关者。在高职教育活动中,教师、学生和企业是关键参与者,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是服从型参与者,媒体属于背景型参与者,社会大众属于群众型参与者。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在高职教育活动和管理决策中的参与方式和程度不同,对高职教育人才供给质量既有共同关注的利益需求也存在矛盾冲突。  然后,高职教育需求方企业与学生的博弈模型表明,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人力资源收益和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竞争力提升,有助于形成校企生三方协作、三方共赢的高职人才供给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供给方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校企合作博弈研究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成本分配,一味地提高高职院校承担的成本比例虽然可以促进企业合作但会降低高校合作的动力;提高校企合作效率,提升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收益,降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承担的风险,都能够有效地促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育人。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高校惩罚、成本补贴和声誉激励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共同提升高职人才供给质量。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职人才供给质量评价体系和实证研究表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是教师、企业和学生共同关注的关键因素;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人才供给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深化校企合作、增强师资水平和改善学校条件,以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养是提升高职人才供给质量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三个关键利益相关者中处于弱势,故提升学生的博弈地位和话语权,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提升人才供给质量。基于高职人才供给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反馈系统,有助于诊断现有高职院校人才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退出、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最后根据高职教育人才供给质量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分析的结果,构建了提升高职人才供给质量的激励机制,其是以高职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为基础,针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地位差异设计的不同参与方式;分别建立针对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供给方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机制,包括成本分摊机制与补贴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与风险控制机制、声誉激励机制与高校责罚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职人才供给质量评估机制,包括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职人才供给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流程,以及高职人才供给质量的反馈机制和保障机制。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研究高职教育人才供给质量提升问题,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活动,既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又通过量化的理论模型和以中国为背景的实证研究为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补充。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重新定义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质量的内涵,将关键利益相关者创新性地分为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基于全面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为提高高职教育人才供给质量的激励机制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分别从供给方和需求方关键利益相关者校企合作博弈模型中,探讨影响博弈人行为策略和博弈均衡的主要因素和有效措施;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质量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引入人才供给质量评价体系,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三个层次构建多元主体、内外结合的人才供给质量过程性评价体系。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建立了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高职教育人才供给质量提升的激励机制框架,在实践上有助于加快我国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改革进程,为管理决策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撑,对提高高职教育管理效率和人才供给质量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要求程度的提高,以前简单的两层结构的应用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在效率、性能和跨地域、跨平台方面的要求,必须有一种新的软件结构来满足实际的需要;同
支持向量分类机作为数据挖掘的新方法,除大型问题外,其求解方法已趋于成熟,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其输入数据的误差,以及数据各种变化对解以及决策函数值的影响的分析尚属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