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加工出口为主、规模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由于不断承接欧美国家以及我国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电子产品制造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增长。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由于较早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取得了明显的先动优势,有很多地方建设了产业特色鲜明、规模大、层次高、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对于地方经济的带动效应凸显。但是也要清醒的看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下,国际经济布局正处于快速调整时期,我国产业集群目前正面临成本上升、用工紧张、国际市场萎缩、不掌握自主产权等问题,更严重的是国外产业转移到国内,看中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政策,而这两项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殆尽。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寻求产业的转型升级,努力由代工向带设计、自主研发等更高产业领域延伸。本文首先从产业集群理论、电子信息产业特点等基本理论开始,介绍天津开发区、昆山、东莞石龙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成功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有益经验借鉴,认为烟台开发区的产业集群应该向多核式、内资型发展,同时要提高研发能力,注重品牌建设。重点对烟台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认为烟台开发区产业集群正面临增长点单一、成本上升、创新竞争力不够、产业价值链低端、要素支撑不足的问题。全面分析了集群的产业链、空间布局以及发展模式,在集群模式方面提出了注重引进内资型核心企业、加强研发环节、提升产业层次的建议,在政府措施方面提出了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园区载体和要素支撑的建议。本文对烟台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旨在为当地政府提出决策依据,同时也期望对国内其他同类集群发展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