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二氧化钛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l98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氧化物有很多独特的性质,自从1992年Mobile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出介孔二氧化硅后,众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过渡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的合成和应用。二氧化钛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在催化、光催化、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转换等领域。尽管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制备出具有无定型孔壁或有纳米晶镶嵌于无定型孔壁之上的介孔二氧化钛,但是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为只有晶态的二氧化钛才能在近紫外光激发下有效地产生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同时具有长程有序介孔结构和高度结晶孔壁的二氧化钛将在催化和光催化领域发挥良好的应用价值。   以钛酸丁酯(TBT)为主要原料,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和盐溶液辅助的溶胶-凝胶法(sol-gel),成功制备出了粒径可控的二氧化钛,再辅以表面活性剂,成功制备出了介孔状的二氧化钛。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的研究中,研究了表面活性剂量、原料配比、添加原料顺序等的影响;采用盐溶液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粒径可控的二氧化钛研究中,研究了钛酸丁酯加入量、添加原料顺序、氯化钠盐溶液加入量、不同盐溶液种类、不同盐溶液浓度、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的影响,并对其成球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盐溶液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的研究中,再辅以表面活性剂,成功制备介孔状二氧化钛研究中,研究了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尤其是聚乙二醇20000(PEG20000)对二氧化钛形貌等的影响,对其实验机理进行了探讨。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紫外-可见光谱分析(UV)、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BET)、粒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IR)、透射电镜分析(TEM)、扫描电镜分析(SEM)、热重-差示扫描热量法(TG-DSC)等测试方法对产物晶体结构、晶体形貌、晶粒尺寸、颗粒尺寸等进行了表征,同时也对制备的介孔二氧化钛的孔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溶胶-凝胶法,研究了在不同合成条件下对制备的二氧化钛的粒径及晶型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入的表面活性剂量越大,粒径越小,且得到的均为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当水与钛酸丁酯(TBT)配比越大时,粒径越小,且得到的也为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改变试验工艺,先加入水后加入钛酸丁酯(TBT),得到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反之,先加入钛酸丁酯(TBT)后加入水,得到无定型的二氧化钛。   采用盐溶液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在不同合成条件下对制备的二氧化钛的粒径及晶型的影响,并对其研究机理进行了分析。   采用盐溶液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再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对制备的介孔二氧化钛的粒径及晶型的影响,并对其形成介孔结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1)加入分子量不同聚乙二醇(PEG)均可以获得二氧化钛微球;   (2)加入聚乙二醇20000(PEG20000)制得的二氧化钛会出现孔状结构,这可能是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链段长短或空间位阻等有关,并且孔径分布较窄,平均孔径为10nm,表明具有介孔结构;   (3)加入聚乙二醇20000(PEG20000)制备的二氧化钛介孔结构是由于有机物被去除所致。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实行规模控制与风险预警是世界各国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较为普遍的手段。规模控制通常有需求控制和供给控制两种方式:前者主要约束作为借款方的地方政府;后者旨在规范银行及非银
本文采用国标方法测定采石矶茶干的营养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 表明:茶干中的水分含量49.53 g/100 g、盐
本研究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丁苯橡胶(SBR)共混型热塑性硫化胶(TPV),对其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结构、动态硫化过程中橡胶相的形态演变、Mullins效应
黑臭水体被认为是一种较难处理的污染水体类型,其治理与修复在近些年来引起了广泛的重视。采用微生物法进行脱氮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治理与修复黑臭水体的方式,但是目前的包括生物膜法在内的脱氮方法都面临着接触效率低、脱氮细菌难以成为优势菌、菌体的流失以及难以重复利用的问题。本文利用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和驯化的好氧反硝化菌株为原料,采用海藻酸钠+活性炭对其进行包埋固定化,将固定化菌株投入填料式反应器对黑臭水体进行处理
碳化硅纳米线(SiCNW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长径比以及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强度、高熔点、高导热率以及耐腐蚀等特性。作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