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是本文的核心概念。从人类进化的意义上说,生态自然环境是人类进化的前提,是第一位的。人类物种是在生态自然环境中产生,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发展。因此,人类得以生存并求得发展必须依赖生态自然环境。马克思主义始终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其理论旨趣,主张在与自然协调基础上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不是从抽象的自然出发,而是从人的丰富的实践出发,以历史的、唯物的视角来看待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其创立至今,结合不同时期的实践活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工业文明初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认为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工业社会的二元论的自然观,将自然作为奴役的对象,并以此为基础来达到奴役人的目的。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突破二元的思想,是立体的、多维的自然观。恩格斯则通过对推动工业文明产生巨大作用的现代自然科学的考察,得出自然与人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进而提出了辩证自然观。十月革命后,在列宁、斯大林领导的社会革命和建设时期,虽然较多的是关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阶级斗争,但是列宁和斯大林也有自己对于生态环境的看法,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自然生产力和自然规律的思想。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共历代领导集体,根据不同时期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即第一代领导集体有关环境及其发展的综合平衡思想,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生态环境多种效益的思想,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第四代领导集体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在实践探索中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以自然和社会共同发展为原则,具有实践和整体性特征。在全球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向和我国正式确立生态文明为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地位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在当代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它具有完善全球有关生态环境的思想同时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在实践中,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鼓励多样化、享受精神价值的生产和生活;依靠力量上,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展生态化的科学技术;在教育上,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革新旧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的新观念。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对选择此研究课题的相关背景和依据进行了论述,并对此课题的研究意义进行了分析。在这个部分还对有关生态上不境思想的国际、国内研究进行了回顾,对相关研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生态文明相关概念的分析。考察了生态学与生态思想的关系,从文明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与特征,对生态文明概念做出了系统的分析。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论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的依存,生态文明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分。论文的第四部分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在这个部分论述了马克思的立体多维自然思想,恩格斯的辩证自然思想,列宁的自然生产力,斯大林的自然规律,以及我国四代领导集体有关生态文明的思想。论文的第五部分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特征和基本原则。通过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实践和整体性,基本原则是自然和社会共同发展。论文的第六部分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在结合当前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