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入口空间虽然规模不一定很大,但在高校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担当出入交通枢纽和保安的作用,还起着校园第一印象或“脸面”角色,更是与城市空间沟通的桥梁。过去高校入口空间设计缺乏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调研及分析,因而具有相当的盲目性,设计缺乏针对性,导致高校入口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活动或心理不相适应,特点不鲜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不仅从建筑学的角度去解读分析高校入口空间,更试着从城市规划甚至社会学层面去探讨和分析。文章结构主要由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对课题的缘起,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论文框架进行了阐述。第二章通过对中西高校入口空间历史沿革的回顾,总结出两者发展的共同点:从封闭走向开放。第三章对高校入口空间的构成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理论与大量图片资料的结合,分析了它的功能构成、文化构成和设计构成。第四章主要是实际调查分析,通过对长沙四所高校入口空间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关注它是如何从文化情感方面和物质方面去满足“消费者”对高校入口空间的情感和物质需求,以及他们的评价标准。第五章主要是批判与展望,通过批判入口空间出现的问题,反思该如何解决,提出引入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笔者在文章最后大胆提出了自己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总之,高校入口空间的设计要从规模、秩序、形态、交通、环境等多角度去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