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是一种在全国广泛流行与传播的疫病,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区,给疫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党和国家对血吸虫病危害的重视,自建国以来湖南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但因受到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影响,湖南血防工作经历了一个起伏曲折的过程。1966-1978年期间,因“文革”极左思想路线的严重干扰,湖南血防工作受到极大冲击,并造成了巨大损失。当然,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和血防人员对极左路线的坚决抵制,这一时期湖南血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革”初期,湖南血防战线受到极左思想路线的严重干扰,血防工作基本停顿,陷入一片混乱。其帮派林立、派战不休;血防机构大量裁并;血防干部、工作人员被打倒、“下放”等等,导致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废弛,防治质量大幅度下降,防治进度明显减缓,血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给血防工作带来极大损失。1970年,中共中央(1970)2号、49号文件的下发,湖南血防工作再次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颁布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血防工作的重大政策,即:恢复并重新调整各级血防领导和血防机构,逐渐收回下放人员;加强血防医疗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以提高防治质量;增加血防资金投入;改进查治病方法和工具,不断提高血防医疗技术水平;广泛深入地进行血防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血防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恢复或制定正确的防治政策,在治病上恢复并发展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共同负担的经济政策,在防护上先后颁布“三禁”、“四禁”政策,实施不同区域之间的联防联控,在查螺灭螺上实行“谁受益、谁灭螺、分级管理”政策;等等。同时,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加强“两管”工作,积极做好血吸虫病的防护;制定合理的查治病制度与方法,开展大规模普查普治运动;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开展大规模群众查灭螺运动;等等。推动血防工作政策的颁布和科学合理防治措施的采用,使湖南血防工作逐渐恢复和发展,走上了复兴的历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疫区范围缩小、疫情程度减轻,人民体质增强;疫区卫生面貌显著改变,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工农业生产增长显著,社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等等。1966-1978年湖南血防工作兴衰历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同时,这一时期的血防给我们留下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天开展血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