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基于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模型,通过应用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脑组织TTC染色及病理学观察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给予评价,探索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中解偶联蛋白5(uncoupling protein5,UCP5)的表达情况,以进一步探讨脑梗塞后脑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50g~300g,运用血管内栓线方法制作大鼠左侧MCAO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7)和缺血组(n=60),缺血组又分为5个缺血亚组:缺血6小时组(n=12)、缺血12小时组(n=12)、缺血1天组(n=12)、缺血3天组(n=12)及缺血7天组(n=12),缺血组于SD大鼠术后清醒(术后3小时)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如有造模不成功或死亡,则随机补充。分别从假手术对照组及5个缺血亚组(缺血6小时、12小时、1天、3天、7天)中随机抽取2只SD大鼠进行断头处理,快速取出脑组织,切片后置于2%的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中染色,以观察脑组织梗塞灶,各组其余SD大鼠均断头处理后完整取出脑组织,经多聚甲醛溶液浸泡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然后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观察大脑脑梗塞后脑组织细胞病理学变化及UCP5的表达情况。 结果: 1、冠状位脑切片经TTC染色后,正常脑组织显示鲜红色,梗死区脑组织显示苍白色,在假手术组中未见苍白色梗死灶,在脑缺血6小时组、12小时组、1天组、3天组、7天组中均可见苍白色梗死区域。 2、HE染色显示在假手术组中未见脑组织结构及神经元异常改变,在脑缺血6小时组、12小时组、1天组、3天组、7天组SD大鼠梗塞灶侧脑组织中可见坏死区域,缺血中心区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等正常组织结构消失,细胞出现肿胀,核碎裂等现象;位于缺血半影区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可见细胞变性及数目减少,胞质可呈嗜酸性改变及神经基质肿胀等现象。 3、UCP5在脑缺血6小时组、12小时组、1天组、3天组、7天组中均检测到阳性表达;在假手术组中偶见少量阳性表达神经细胞。脑缺血6小时组、12小时组、1天组、3天组、7天组分别与假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缺血各组UCP5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01)。 4、在脑缺血6小时组、12小时组、1天组、3天组、7天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示缺血6小时组脑组织UCP5表达升高,缺血12小时组脑组织UCP5表达继续增高,于缺血1天组UCP5表达达高峰,缺血3天组脑组织UCP5的表达降低,缺血7天组脑组织UCP5的表达下降至更低水平。 结论: 1.经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脑组织TTC染色及病理学观察证实线栓法可成功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 2.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UCP5的表达明显增高。 3.UCP5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表达呈现峰样改变,并在缺血1天时达到高峰。 4.UCP5可能在脑梗死中发挥着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