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批评理论日益经院化、哲学化的今天,王安忆的小说批评理论进入了大众视野,以她独特的叙述和批评理念,使一贯抽象的理论概念,突然变得亲民、生动起来,可以说王安忆的小说理论算是一股清流,安静的流淌在纷杂的批评界,让学者们可以逃离流派的纷争,回归心灵的宁静。王安忆作为一名小说创作者,她所提出的小说理论是站在作家的角度总结出来的,与专业的小说理论家的理论相比较会具有不一样的特征。一方面,王安忆的小说理论认真践行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用自己的创作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成果,以此来完成互证。另一方面,她的小说理论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小说理论的同时,积极融合西方的理论分析,在不断反思和学习中系统建构起自己的小说理论。这样的小说理论更具概括性和可理解性,也更能触动人的内心,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解读。80年代中后期是王安忆小说理论形成的初创期,仅1988一年,她相继在各个文刊上发表了《我看长篇小说》、《小说的物质部分》、《故事不是什么》、《故事是什么》等一系列重要理论文章,持续到现在她的小说理论已经历经20多个春秋,这也成为她创作成就中一项显著的成就。本文将从她的主要理论著作、创作谈、对话录以及演讲稿出发,结合着她的文论创作,来完成对她小说理论的研究,进而发现她理论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对王安忆小说理论在当今文坛的研究概况、研究意义和笔者在创作该论文时的思路方法做简要的分析和总结。正文分为四个部分,从小说理论的四个理论分支——本质论、创作论、构成论、鉴赏论出发对王安忆的小说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第一部分王安忆的小说本质论。王安忆以她独特的视角和惊人的魄力对小说重新进行定义,将小说定义为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现实世界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王安忆将它形象地比喻成建筑和材料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她指出“心灵世界”这栋建筑的构造除了所必需的语言、情节等框架材料外,思想、情感等内部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部分是她所有理论的核心内容,王安忆也以此为基石构筑起了自己的小说理论城堡。第二部分王安忆的小说创作论。王安忆对小说的创作深有体会,并在其创作过程当中提出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创作理论。一个是“纪实和虚构”理论,这个创作理论曾经被王安忆标榜为创造世界方法的一种,她将“虚构”作为小说创作的本质,从她后期的创作中可以看出她对这一理论的重视(1)。同时,王安忆以此为基础还创作出了同名试验小说《纪实与虚构》,小说的成功可以说是对她理论最好的验证。另外一个理论是她的“四不要”创作原则,这是她小说创作的核心,这一理论体现出她对传统小说创作理论的反叛,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第三部分王安忆的小说构成论。王安忆认为故事是构建小说的必需品,“一个故事本身就包含一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如果这个故事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故事的讲述方式也将是独特的。”(2)故事降临到人间,就已经决定了它该有的容貌和人生未来的归途。此外,关于讲故事的方法,她认为创作者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方法,就是要做到思想与物质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些技巧也是王安忆所重点探讨的问题。通过这一部分内容我们会对王安忆构造的这栋“心灵”建筑有一个更微观的认识,会对她的理论构造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第四部分着重分析王安忆的小说鉴赏理论。随着创作道路的成熟,王安忆在创作之余,也阅读大量的书籍,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其小说理论的内容,同时也让她从卷帙浩繁的著作中练就一双慧眼,提炼出自己独特的鉴赏理论。“找一扇主要的门”是她在分析体系庞大、情节感情复杂的作品时所提出的,针对这些创作她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找到一扇重要的门,这一方法的提出可以说为作品鉴赏者提供了一条分析作品的捷径。还有作品的背景材料的放弃、形式简单化的鉴赏方法的提出,都对当代文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某些观点有其片面之处,但其独特的鉴赏方法却给古板老套的批评界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结语部分是通过上面四个章节的内容对王安忆小说理论的意义和价值的概括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