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莓(Blueberry)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 L.)植物,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灌木型果树。由于蓝莓为浅根系植物,不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因此它对土壤水分要求较为苛刻,容易受到干旱的危害。最近两年,蓝莓在浙江等南方省份的引种及推广发展迅速,南方各省山地常出现的局部及短期干旱严重影响蓝莓产业的种植及推广。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品种蓝莓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从生理生化、解剖学等方面比较不同蓝莓品种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通过喷施一定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其对蓝莓干旱的保护效果;通过对干旱处理下蓝莓叶片细胞壁多糖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探讨干旱胁迫对蓝莓叶片细胞壁多糖的影响。为研究高丛蓝莓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筛选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品种,同时确定基于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分析对于蓝莓抗干旱品种筛选的可行性,分别以北高丛蓝莓中的布里吉塔、斯巴坦以及南高丛蓝莓中的夏普蓝、奥尼尔4个品种为材料,在人工控水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电导率、丙二醛含量、H2O2含量与O2·-产生速率、Fv/Fm以及叶片气孔特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四个蓝莓品种叶片的相对含水量、Fv/Fm、气孔开放率和气孔大小均呈下降趋势,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H2O2含量与O2·-产生速率以及气孔密度则呈上升趋势。四个高丛蓝莓品种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奥尼尔>夏普蓝>布里吉塔>斯巴坦,大田干旱试验验证了基于生理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分析对于蓝莓抗旱品种的筛选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以夏普蓝和奥尼尔两个南高丛蓝莓品种为材料,通过提前喷施500mg/L的多效唑,研究多效唑对蓝莓干旱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提前喷施多效唑可以减小干旱胁迫下蓝莓叶片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H2O2含量及O2·-产生速率等的上升,同时缓解干旱胁迫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等的下降,通过喷施一定浓度的多效唑可以提高蓝莓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下,蓝莓叶片细胞壁的水溶性果胶多糖和酸溶性果胶多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而1mol/LKOH可溶性半纤维素和4mol/LKOH可溶性半纤维素的含量则增加,纤维素的含量也比对照组有所增加。在各组分多糖的分子量分布中,干旱胁迫处理组的水溶性果胶多糖和酸溶性果胶多糖的分子量与对照组相比减小,而1mol/LKOH可溶性半纤维素和4mol/LKOH可溶性半纤维素的分子量没有明显变化。蓝莓叶片细胞壁的水溶性果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酸溶性果胶主要由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等单糖组成,而1mol/LKOH可溶性半纤维素和4mol/LKOH可溶性半纤维素的单糖组成主要有木糖和葡萄糖。在干旱胁迫处理下,水溶性果胶和酸溶性果胶中的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的摩尔百分含量降低,葡萄糖和半乳糖醛酸摩尔百分含量增加;1mol/LKOH可溶性半纤维素和4mol/LKOH可溶性半纤维素中的木糖和葡萄糖摩尔百分含量增加。干旱胁迫下蓝莓叶片细胞壁多糖含量及组分的变化可能与细胞壁硬化有关,并影响了细胞的延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