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缺省的翻译研究——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缺省在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且有交际价值与美学价值。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缺省却造成了“语义真空”和“语义不匹配”的问题,对翻译活动提出了挑战。为帮助译者更好处理文化缺省翻译,本文借助关联理论来对文化缺省的翻译进行尝试性研究。  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翻译活动是个双重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该过程是原作者、译者,目标语读者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为了保证交际的成功,译者需要帮助目标语读者找到原文与译语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这就意味着译者在翻译文化缺省时,也需要为目标语读者建立起原文与译语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本文以《傲慢与偏见》原著及王科一译本为例,分析了王科一译本对文化缺省的处理方法,并借助关联理论分析了译本中存在的不足。其表现在:交际意图与信息意图分离,美学价值缺失,交际价值缺失。针对以上的问题,作者提出文化缺省翻译应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基于此,本文结合《傲慢与偏见》中的具体实例尝试性提出了文化缺省翻译的两大原则。两大原则有:提供足够语境效果原则、美学效果原则。在两大原则指导下,建议采用四种具体的翻译方法,其包括:音译加范畴词,直译加语内阐释,直译加注,以及换译。  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理论意义方面,本研究一是印证了关联理论的强大解释力,二是以文化缺省作为研究对象丰富了翻译研究。在实践方面,本文提出的两大原则,四种翻译方法将有助于译者更好的处理文化缺省,更好地传递原语中交际价值与美学价值。  
其他文献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这句话表明了政治是人类社会性的集中表现。政治情感借助于艺术来表达可被称为视觉政治。斯宾塞的读者,称其是一位宫廷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