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人力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我国在财政教育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国民素质的继续提高,也限制了我国吸纳必要的新知识以维持和增强竞争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增加教育支出总量,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用教育均等化的手段达到公共财政的要求,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本文主要的分析方法是构建合适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整理、对比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最终提出合理的措施建议,具体思路如下:第一章主要结合时代背景介绍本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关于财政性教育支出理论的研究动态,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讨论政府介入教育的必要性,并构建研究教育经费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是对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规模进行总量分析,包括财政教育支出总量分析、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以及GDP比重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找到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规模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对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GDP和两年滞后期的财政教育支出构建分布滞后模型,得出财政教育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预期小的计量结果,然后说明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结构上存在三个不平衡:区域不平衡、教育层次间不平衡以及城乡不平衡;第五章主要是通过介绍先进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机制的借鉴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包括:一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教育中的职责和角色,二是日本基础教育均等化的经验,三是加拿大财政性教育经费分配方式,四是英国财政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第六章主要是结合以上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完善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对策建议。首先,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持教育的力度,加大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其次优化教育资金供给结构,合理划分教育事权,完善教育事权和财力相匹配的制度建设;第三,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收入来源,利用开征教育税、发行教育公债以及发行教育彩票等财税政策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第四,构建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