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度是我国近年来经济研究的重点,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至今为止,相关学者针对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例如集中对某一区域内执行信贷政策及产业政策的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或对整个中国市场实施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效果进行定性分析,但很少有学者以我国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对两政策间的协调度进行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建立适合评价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分析模型,使用中国经济的年度数据,对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度进行评价,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本文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主要从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定义、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度评价以及改善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度的建议三个方面总结。然后,将本文的相关定义进行界定,引入对理解文章内涵有帮助的关联理论,即市场失灵理论、信贷配给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并提出影响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度的四类因素,贷款增减幅度、贷款质量、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这四类因素即是后文用来实证分析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之间协调度的指标。其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度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策制定时的不协调和政策执行时的不协调,为后文提出政策建议做铺垫。之后,比较前人研究协调度的各类模型,构建适合本文用来测度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度的评估模型,也就是以隶属度分析模型、离差分析模型和距离分析模型的原理为基础构建整体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07年至2013年的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信贷政策发展度与产业政策发展度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两政策之间的整体协调度并没有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2008年的整体协调度最低,2012年的整体协调度最高。最后以上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论为依据,提出从政策制定者、政策制定内容及政策执行效率三个方面改善我国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