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经济学文献对偷窃和窃品问题研究的回顾,认为虽然用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分析这个问题,能够在有关偷窃的社会成本、不同法律规定下偷窃这一行为的个人和社会成本差异,以及偷窃规制对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影响等方面,针对偷窃供给方角度得出一系列的规制建议,但是经典文献却罕有涉及窃品交易,对窃品交易的价格形成问题的探讨更是“凤毛麟角”。
本文认为窃品交易之所以可能的关键在于法权与经济权利的差异。在最终的静态讨价还价博弈中,窃品买卖双方将从各自对窃品的预估价格出发,可能达成一个精致的窃品交易契约。
本文认为,从简单的投票机制和法权演进过程看,大规模偷窃可能对新一轮的法权规则有影响,甚至改写法权规则从而使得偷窃合法化。因此,从一个静态的窃品价格形成机制假说出发,我们的分析框架对原始法权形成和演进的理解将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