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碳足迹的京津冀生态补偿研究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iajia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缓解经济发展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生态补偿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排放的加剧,碳排放权交易逐渐兴起,成为生态服务货币化交易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碳排放总量直线上升,我国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生态补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生态补偿概念,当前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涉猎范围较广,但大都基于生态服务价值、土地利用碳排放、区域碳平衡角度提出生态补偿标准和补偿方案。基于碳足迹视角,将碳足迹与生态补偿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的差值来确定生态补偿额度的研究较少。基于碳足迹视角,进行土地利用碳足迹生态补偿研究,对于京津冀地区碳足迹生态补偿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尝试以土地利用碳足迹为补偿依据,结合碳交易价格,提出生态补偿方案。以京津冀为例,测算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效应,分析京津冀的土地利用碳吸收、碳排放、净碳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测算土地利用碳足迹与碳承载力,从土地利用碳足迹视角,参考单位碳交易价格,分析碳足迹生态补偿额度,确定生态补偿分区,提出生态补偿推荐方案。研究结果如下:2015年,京津冀土地利用碳吸收量为400.31×10~4t,碳排放量为33203.94×10~4t,净碳排放32803.64×10~4t,处于碳赤字状态。其中,承德市碳吸收量最大,为149.27×10~4t,唐山市碳排放量最大,为10650.27×10~4t。碳吸收结构以林地为主,碳排放结构以煤炭为主。2015年,京津冀土地利用碳足迹为5021.11×10~4hm~2,碳承载力为88.33×10~4hm~2,碳足迹明显大于碳承载力,呈现出碳赤字状态,碳赤字为4932.78×10~4hm~2。其中,邯郸市碳足迹最大,为1405.27×10~4hm~2,承德市碳承载力最大,为38.87×10~4hm~2。京津冀13个地市的碳足迹均大于碳承载力,呈现碳赤字状态,其中邯郸市碳赤字最大,为1403.31×10~4hm~2,衡水市最小,为14.91×10~4hm~2。采用碳足迹生态补偿法测算京津冀13个地市的单位碳价格,进一步测算生态补偿额度。由于13个地市的碳收支均呈现赤字状态,因此均需要支付生态补偿。补偿额度上,唐山市支付的生态补偿额度最高,为115457.88万元,衡水市最低,为515.36万元。根据补偿额度大小将研究区13个地市进行级别分区,提出生态补偿推荐方案,从建立碳足迹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碳足迹生态补偿实施的保障机制两方面提出生态补偿研究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自1990年和1991年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由单一的银行贷款或财政拨款的政府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多元化的市
图像科学是一门集多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与相关学科(特别是数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在该学科的成功应用密不可分。在图像处理中,无论是图像模型的建立,图像特征的描述,图像处理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土地储备制度实质上是政府对城市土地实行公共管理和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的一项制度创新,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
三相逆变器作为交流供电电源的主体部分,在办公自动化、医药、通讯及国防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三相逆变器的并联控制技术以其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监测并改善柴油机缸内燃烧状况有助于提高柴油机运行可靠性,提高燃烧效率以及降低排放。采用缸压传感器获取燃烧室内燃烧压力信号是最直接的燃烧状态监测方法,但这种方法需在
当前,通信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传统通信业务扩展到多媒体通信业务,计算机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将成为我国接入网的总体发展趋势。随着有线电视、宽带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基本解决了人们的
良好的制度安排可以使得贫富分化问题得到改善,至少不至于使情况变得更糟。制度安排指的是资源的配置方式,掌握资源配置权力的强势群体往往倾向于操纵着资源的流向,使得弱者
本课题对常规直流煤粉燃烧器和低NOx燃烧器在350MW电站锅炉中的燃烧特性、它的燃气煤粉混烧特性以及其数值模拟方法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地研究。 常规直流煤粉燃烧器试验结果
<正> 气相法聚乙烯是七十年代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首先开发和工业化的生产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设备台数少、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装置内出现结块和堵塞的问题。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