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官场就有清、浊之分。治国关键在于治吏,扬清激浊,澄清吏治,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国运的盛败兴衰。早在先秦时期,著名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子就深刻认识到吏治的重要性,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治民”的著名论断。为建立稳固的政治体系,韩非子从“法”“术”“势”三个维度提出了构建廉政制度的设想。在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中,“法”是法律,“术”是制度,“势”是权力,都是君主的治国利器,三者不可偏废,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其中“术”是“法”与“势”得以实现的有效载体,也是韩非子“法术势”思想的核心。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中内含丰富的廉政制度建设内容,即使在当今对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制度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共产党人的本质追求,也是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廉政制度建设作为党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一直以来备受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伴随着党的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取得发展和完善。就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党的廉政制度建设还未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在“法”方面,廉政制度运行刚性不足;在“术”方面,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在“势”方面,权力运行中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还有完善空间。借鉴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中的先贤智慧,结合新世纪党的廉政制度建设新特点,当前应持续推动党的廉政制度刚性运行,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约束机制,从而加强党的廉政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