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诞生于清康熙年间的芜湖铁画已历数百年风雨,其间几度“人亡”、“业息”、“失其真”。但在中华民族和地方科学技术文化的涵养以及工艺美术文化的滋润下,仍然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人兴业旺,“技不绝”,成为中华民族科技和工艺园苑里的一朵奇葩,我们文明古国的瑰宝。
本文从探讨铁画的起源出发,揭示出劳动人民的共同智慧才是我国悠久文明的创造者这个道理。并通过对芜湖地理、经济、政治、艺术环境的综合分析,探寻铁画在这里成名的原因。最后试图通过这门传统工艺古与今、浮与沉的对比,探究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之路。
全文分为五部分:
绪论,介绍选题缘起、相关学术史回顾以及本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试探铁画创始的踪迹。文章首先从肖云从和汤鹏的故事,汤鹏和梁应达之争入手,通过对这三人生卒年代及社会关系等的考证,得出对传统文化真正创始人的新见解。
第二章,试探铁画在芜湖成名的原因。文章对铁画成名地芜湖进行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梳理,从主客观两方面综合分析其产生及成名的原因。
第三章,从铁画艺术的沉浮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通过对这个单一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兴衰的描述,由小见大,试图探究出一条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之路。
结语,简要总结全文,并略述研究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