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县域土地利用问题进行探讨,在梳理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县域土地集约优化利用内涵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不同视角县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了县域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关系,确定了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以康乐县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该地区的经济、社会情况、土地利用特点和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康乐地区优越的研究条件针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分别评价了土地综合集约利用及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基于集约理念的土地优化配置方式。主要结论如下:(1)借助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康乐县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全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呈现以附城镇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差异,距离县城越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越高。综合分析表明康乐县整体土地利用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应从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出发,合理配置各项用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以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进一步对康乐县耕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等各类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以康丰乡、八松乡、苏集镇三个乡镇耕地条件最优,分布在县城西北部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而处于县城南部耕地集约水平较低;建制镇土地集约水平评价结果为附城镇、苏集镇最高;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的为莲麓镇;八松乡、虎关乡、附城镇的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靠近县城的集约利用水平高,距离县城较远的,交通不发达的乡镇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结果显示康乐县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值并不是各类土地评价的简单加总,表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3)运用定性分析法,提出了基于集约理念的土地优化配置方式,并结合康乐县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了康乐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具体内容。本论文采用了GIS方法,实现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在图和文上的统一,研究成果将为研究土地集约优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县域土地利用规划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