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at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县域土地利用问题进行探讨,在梳理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县域土地集约优化利用内涵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不同视角县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了县域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关系,确定了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以康乐县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该地区的经济、社会情况、土地利用特点和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康乐地区优越的研究条件针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分别评价了土地综合集约利用及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基于集约理念的土地优化配置方式。主要结论如下:(1)借助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康乐县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全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呈现以附城镇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差异,距离县城越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越高。综合分析表明康乐县整体土地利用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应从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出发,合理配置各项用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以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进一步对康乐县耕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等各类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以康丰乡、八松乡、苏集镇三个乡镇耕地条件最优,分布在县城西北部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而处于县城南部耕地集约水平较低;建制镇土地集约水平评价结果为附城镇、苏集镇最高;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的为莲麓镇;八松乡、虎关乡、附城镇的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靠近县城的集约利用水平高,距离县城较远的,交通不发达的乡镇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结果显示康乐县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值并不是各类土地评价的简单加总,表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3)运用定性分析法,提出了基于集约理念的土地优化配置方式,并结合康乐县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了康乐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具体内容。本论文采用了GIS方法,实现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在图和文上的统一,研究成果将为研究土地集约优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县域土地利用规划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评价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而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基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户家庭经营力量分散而薄弱、规模狭小,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具有一定的优势资源,但对分散经营形式的农牧户无法提供良好的服务,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乡镇企业自诞生以来,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做
本论文希望通过对现代商业插画与媒介发展的梳理,系统研究存在于二者发展进程之间的种种关联与影响。并试图通过对现代商业插画创作如何在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现代信息传播方
针对光伏发电技术对于电压电流稳定、高光伏转换效率等要求,对太阳能电池板实时跟踪太阳位置的自动跟踪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比较了光电跟踪、视日运动轨迹跟踪两种方式,选择
目的探讨木村病(KD)的多层螺旋CT特征,结合其临床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2例KD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12例中,8例出现一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必然会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给农业可持续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强农业资源区划研究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特色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实施农业资源区划,不仅有利于资源利用、社会效益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还是实现社会主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群采用不同的管理和沟通方式。用“偏爱”引领学困生、用“关爱”培养中等生、用“严爱”提高优等生、用“厚爱”滋养留守生。因人施教、因
<正> 1 声学是一门技术我们说,声学是一门技术,是因为我们可以利用已经知道的声学的科学原理,去改造人类的生存环境,去发展适应人类需求的各种方法和工具.科学院过去有一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