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以及“体育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运动训练专业承担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近年来就业率的下滑却与体育发展的目标相背离。通过研究发现,学习倦怠程度与职业认同水平是影响运动训练专业人才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研究对辽宁省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与职业认同进行调查,探索学习倦怠与职业认同之间的关系,将为改善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状态、降低学习倦怠发生率及提高就业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质化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开展研究,通过对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内涵、结构维度等研究基础上,科学界定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内涵,通过设计问卷开展实证研究。结合连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期为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主要包括:(1)《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有效测量工具。(2)辽宁省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呈中等强度,其中情绪低落维度得分最高,其次为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不同性别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不同学校学习倦怠存在显著性差异;(3)辽宁省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水平较高,职业认知维度得分最高,其次为职业能力、职业信念、职业准备;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职业认同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4)辽宁省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与职业认同呈显著负相关。通过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1)《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量表》只针对辽宁省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量表的普遍适用性还需进一步补充、修订与完善。(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及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学习倦怠状况出现,对情绪低落及时进行疏导。(3)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校要采取不同的职业教育指导。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协同的教育模式,努力促进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水平的提高并最终实现良好就业。(4)可通过对学生学习倦怠程度进行调查来预测职业认同水平,也可通过对大学生职业认同进行教育降低学生学习倦怠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