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潭的现代化始于晚清。作为整个封建帝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晚清以后的湘潭自始至终面临着与整个帝国大同小异的幻灭与希望、沉沦与新生消长不已之势。湘潭是曾经的湖南商贸明珠、经济中心,繁荣冠于三湘,人心自是骄傲。在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来袭时,湘潭经历了最初的彷徨、观望与拒绝。经过甲午战争的惨痛刺激,从戊戌维新运动伊始,湘潭人开始醒悟,迈出了学习沿海城市、迎接西方文明润泽的现代化步履。
湘潭的现代化进程从最初零星的工矿业崭露头角、少数先进分子接受西学一步步走向工业、交通、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医卫、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有限开放、学习西方,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取得了一些泽被今人的成就,特别是重工业、交通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比较长远。
民国时期,从北洋政府建政开始,是湘潭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的阶段。出于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湘潭成为了湖南省内交通最发达的地区,并由此创造了发展重化工业的良好基础,为后来获得国民政府选址湘潭作为全国重工业基地提供了竞争优势。
但是,近代以来政治的动荡和腐败、持续不断的战乱始终是制约甚至破坏现代化事业无法根治的顽疾,湘潭现代化进程的艰险备至与步履维艰就是最好的诠释。即便有再多的现代科技、文化传入,然而没有一套真正民主、公正的制度和民众权利的合法维护,任何福泽都难以也绝不是为了彻底惠及广大人民。国民党政权最后几年间湘潭现代化的停滞和湘潭人民掀起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理由正在于此。所以,真正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有赖于民主革命的彻底完成。
本文正是通过对近代以来重大政治、军事背景与湘潭现代化建设之间的联系,以及现代化因素对各个领域的缓慢浸润来描述近现代历史上湘潭这座内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史,从而揭示政治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突出工业、交通、教育的发展对现代化的巨大促推力。同时,本文从现代化变迁的角度诠释湘潭的近现代历史,也为研究湘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