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TGF-β1基因转染对自体Hamstring腱重建兔ACL术后腱-骨愈合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术前构建携带TGF-β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 TGFβ1,取新西兰兔48只,体重2.0±0.4 kg,平均18月龄,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6只动物,以兔后肢右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自身Hamstring腱作为ACL替代物。A组采用Ad TGFβ1转染的自体同侧Hamstring腱重建ACL,即Ad TGFβ1转染组(实验组);B组采用腺病毒空载体Ad GFP转染的自体同侧Hamstring腱重建ACL,即Ad GFP转染组(空载体对照组);C组采用未经处理的自体同侧Hamstring腱重建ACL,即DMEM处理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均在2、4、8、12周四个时间点处死4只实验动物,初步进行形态学大体观察。之后均以石蜡制作成切片行HE、Masson染色进行观察,并在界面区行成纤维细胞计数及对腱-骨愈合情况做半定量Buark评分。【结果】1.形态学大体形态三组新西兰兔分别在术后2周、4周、8周、12周各处死4只并取膝关节观察,膝关节周围无发热、红肿,切口无感染、无裂开迹象,打开关节腔见滑膜明显增生,半月板完好,未见明显磨损及破裂,移植肌腱张力良好,固定牢固,2周时移植腱与股骨、胫骨隧道间仍可见间隙,4周时可见部分瘢痕组织填充于骨隧道内口,8周时骨隧道内口可见大量瘢痕组织填充,外口见部分骨样组织生长,12周时骨样组织生长较8周明显增多,移植肌腱与骨隧道壁紧密粘连。2.HE、Masson染色①A组:术后2周腱-骨愈合界面区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及无序排列的胶原纤维;术后4周界面区可见软骨组织形成,部分成纤维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参与其中,界面部分粘连;术后8周界面区组织连接较前紧密,已有软骨移行带出现,类软骨细胞排列规整,Sharpey纤维初步形成;术后12周界面区见到规整的Sharpey纤维,有致密结缔组织及钙化软骨形成,部分区域组织有直接愈合倾向。②B、C组:术后2周移植肌腱与骨隧道间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界面区间隙明显;术后4周界面区可见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结合较疏松,且有明显的孔隙,无腱-骨连接;术后8周腱-骨界面区结合较疏松,但好于4周时,未见明显Sharpey纤维生成;术后12周界面区少量Sharpey纤维排列紊乱,见钙化软骨形成,腱-骨组织之间连接相对紧密,组织未见直接愈合倾向。3.成纤维细胞计算分别于2、4、8、12周四个时间点对三组HE染色切片采用IPP(Image-Pro Plus)显微镜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成纤维细胞计数,并行单向方差分析及SNK法检验,结果表明:A组分别与B组、C组在各个时间点比较,A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均高于B、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织形态学Buark半定量分级分别于2、4、8、12周四个时间点对三组HE染色切片观察,依据腱-骨愈合界面中纤维血管组织量行腱-骨愈合Buark半定量分级,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2周内A组结果均优于B、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TGF-β1基因转染对自体Hamstring腱重建兔ACL术后腱-骨愈合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