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本实验的研究从免疫学度探讨中医传统“皮部”理论在抵御外邪、预防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为“皮部”理论在中医临床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实验依据。通过中医的推拿手法作用于免疫力低下的家兔足太阳膀胱经部位皮部,来观察其对于推拿手法施术部位皮肤皮肤P物质(波形蛋白)、MHC-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CD-80(分化抗原)表达的影响,为研究推拿手法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更为客观的科学指标体系。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耳家兔60只,随机分为即空白对照组(简称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推拿干预组(简称为推拿组)、模型+药物干预组(简称为药物组)。其中模型组和对照组动物各15只,药物组和推拿组家兔各15只。采取对家兔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免疫力低下亚急性衰老的模型。推拿组在造模成功结束后第二天开始进行治疗,主要采用推拿疗法中的揉、推、捏脊三种不同手法针对膀胱经部皮肤的操作,并着重对家兔背部的俞穴进行点按揉的手法操作,每日对家兔推拿手法操作治疗一次,每次大约20min,手法治疗连续21天;药物组在造模成功结束后第二天开始口饲黄芪精口服液,剂量为30g/kg,每日1次,黄芪精口服液连续口饲21天。推拿手法、黄芪精口服液药物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施术部位皮肤P物质(波形蛋白)、MHC-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CD-80(分化抗原)表达,并观察其变化。结果通过观察家兔背部皮肤P物质、MHC-Ⅱ、CD-80在模型组细胞中表达量减少,在服药组和推拿组的细胞中表达升高,并且推拿组的表达量高于药物组,各组间比较有着显著性的差异(P<0.01),因此说明了在推拿手法治疗的干预下家兔的皮肤P物质、MHC-Ⅱ、CD-80免疫系统指标的表达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变。结论基于“皮部”理论对家兔背部足太阳膀胱经推拿治疗方法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