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天南星对兔膝骨关节炎滑膜形态及关节液IL-1表达的影响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enh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骨关节病,又称增生性膝骨关节炎,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是老年人关节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西医多采用止痛对症治疗为主,以达到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该病在中医属“骨痹、痹证”范畴,《黄帝内经》最早论述了它的病因病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在于骨则重,在脉血凝而不流,在筋则屈不伸。”目前多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散寒除湿、益气养血等方法治疗。至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分子生物学机制为较公认的发病机理。在诸多因子中,IL-1被认为是调节炎症的始动因素,为OA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致炎性细胞因子,从多方位影响着OA。   我国中医药科研不断地探索出中医药对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中医药在治疗骨关节炎疾病具有很大潜力。我导师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于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制天南星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非常满意。   目的:探讨制天南星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IL-1和关节滑膜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天南星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为5组,即空白组A、造模组B,小剂量组C、中剂量组D、大剂量组E,每组各12只。其中B、C、D、E组均选择左膝关节造模成骨关节炎。造模方法采用日本鬼头康彦法:即将4%木瓜蛋白酶生理盐水0.5ml注入兔膝关节腔,隔3天注射1次,连续3次,并每日强迫家兔活动30min。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A、B组灌生理盐水,E、D、C组分别给予相当于成人每日剂量60g、30g、10g的制天南星水煎剂。分别于给药前1天,2周末、4周末抽取关节液0.5ml,高速离心后吸取上清液,于-20℃保存,待测。IL-1的含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实验完毕后用空气栓塞法将实验动物处死,即刻解剖左膝关节,观察关节形态改变;切取滑膜组织,置入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脱水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   结果:造模2周后,每只造模动物均见左膝关节肿大,左侧肢体跛行,其中6只左膝关节屈伸受限。检测关节液IL-1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连续灌胃2周、4周后检测关节液,造模组中IL-1的含量高于其它对照组,组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完毕后用空气栓塞法将实验动物处死,解剖左膝关节,见B、C、D、E组关节增粗,关节滑膜增生,关节软骨变薄,部分缺损,胫骨平台内外侧可见骨赘形成,以B组增生明显,而D、E组与B组比较骨质增生个体数量少,程度轻;光学显微镜下,D组及E组的滑膜细胞增生及炎症反应均较B组有改善,炎性细胞侵润数量明显减少。   结论:大剂量制天南星治疗兔膝骨关节炎能降低关节液中IL-1的含量,减轻滑膜炎症。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将通过在保留和切断嗅觉通路情况下,观察A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能力变化、胆碱能系统神经递质活性、受体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揭示“嗅三针”对AD大鼠行为学及病理的改变
  宫廷理筋术的传承人刘寿山先生,字泉,北京人,生于清末,卒于1980 年初。19 岁拜文佩亭老先生为师,口传心授继承文老先生正骨伤筋经验。文佩亭受学于桂香王,均在清庭“上驷院”任
目的:通过观察血脂平冲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浆补体调节蛋白CD59表达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of plasma,AIP)的影响,探讨血脂平冲剂与CD59表达及AIP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