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工程一期(坝前蓄水位135米)将在2003年建成蓄水,届时长江水流速度减缓,自净能力降低。而淹没区沿江堆存了大量生活垃圾,对库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形成了威胁。水库在蓄水前必须对淹没线以下的废弃物进行有效的清理,这是确保水库水质和水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因此,有效地治理三峡库区的沿江堆存城市生活垃圾,减轻其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三峡库区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通过全面调查,三峡工程淹没区生活垃圾堆存总量约330万吨,共有140多个堆放点。这部分生活垃圾大都是沿江自然堆放,堆放点有大有小,堆龄有长有短,成分复杂多样。根据垃圾降解规律,渗滤液、沼气、垃圾表面沉降和降解后的固体产物随着堆放时间的延长,组成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当垃圾中的可生化有机物含量极少时,垃圾降解速度非常慢,垃圾分解的固体残余中可降解物含量相当低,垃圾场也就达到了所谓的稳定化状态。此时,垃圾对环境只会产生微小影响。研究库区堆存生活垃圾的稳定化状态将对三峡水库的库底清理工作致关重要。垃圾堆放场稳定化状况可以从微观上和宏观上两个方面定量描述。本文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宏观指标包括表观指标, 最大产气量, 稳定化时间, 塑料含量和表面沉降等指标;微观指标包括垃圾中有机质含量, 浸出液污染物指标等。其中,由于情况特殊和一些条件限制,表面沉降指标无法应用。塑料含量与三峡库区沿江生活垃圾堆放场垃圾的稳定化性质无相关性,不适宜用于三峡库区垃圾堆放场稳定化研究。本文的稳定化指标体系采用表观指标, 最大产气量, 稳定化时间, 垃圾有机质含量和浸出液COD等指标;对于稳定化程度分级体系采用未稳定, 基本稳定, 较好稳定和稳定四级。确定稳定化指标体系之后,对三峡库区典型大型垃圾场进行垃圾取样,并测定各相关指标,分析其理化性质。应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和实测指标数据,对整个三峡水库坝前水位175米库区20年一遇洪水线下生活垃圾堆放场垃圾采用模糊综合评价,评判结果为:50.78%的垃圾已经稳定化,38.2%的垃圾已经较好稳定,7.12%基本稳定,2.96%未稳定。通过表观指标分析,结果一致。最后,对库区特大型垃圾堆放场进行单列分析,为库区垃圾堆放场的清理工作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