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各国在国际贸易业务当中,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它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取的并为各国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税收措施。
从国家间公平贸易的角度看,根据国际上公认的国家间税收公平原则,一国只应对本国的消费者征税,不应对外国消费者征税,即不应该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外国消费者,实行税收输出政策。世界贸易组织在《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中明确规定:出口货物退(免)税额只要不超过已征或应征的间接税,就不是出口补贴,是完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的。经济政策是应随着经济环境和经济需求进行完善和变化的,中国加入WTO后,WTO的有关条款要求作为缔约国一方的中国坚持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本文在系统地论述了出口退税政策形成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简要研究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历史发展,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出口退税政策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细致地分析,指出影响当前我国出口退税制度效率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长期以来,我国奉行的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经济发展战略,在这一发展战略主导下,我国货物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贸易顺差迅速扩大,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大。出口退税政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单一依靠流转税的税制结构,进一步放大了出口退税政策的作用,使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目标过于多样化,偏离了税收中性原则,使得出口退税制度不堪重负;第二,出口退税制度缺乏完善的税制支持,现行增值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先天不足,增值税链条的不完整使得退税的范围受到限制;多种退税方式的并存为骗税分子提供诸多的方便;繁冗复杂的增值税收入分配体制,使得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执行成为一个难题。第三,出口退税制度受制于预算约束,出口退税的计划额和实际需要量之间存在偏差是导致我国出口退税制度长期面临退税资金不足困境的根本原因,出口欠退税的存在使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运行失去了物质保障,损害了政府信用,导致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第四,出口退税制度造成了福利损失,最为明显的是造成了内需的不足,这是因为出口退税作为鼓励出口的措施是通过低工资来实现的,由于城乡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幅低于GDP的增幅,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占整个消费需求的比例越来越低,同时,出口退税花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而这些资金本来可以用于改善国民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支出,从而使得城乡居民有更多资金用于消费,扩大内需。
比较分析了世界各国的退税政策,对各国在出口退税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对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和其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首先从构建统一、规范的出口退税制度着手,重点对出口退税率的确定,出口退税资金的按排,出口退税资金的负担机制问题的解决等几个出口退税制度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其次,对出口退税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退税方式、退税的程序、退税效率、退税管理的部门协调、打击骗税和出口退税的法律约束优化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