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环境保护工作仍较为滞后,客观上不可避免的涌现出一些环境问题,诸如:秋冬季PM2.5爆表、城市水系恶臭、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形势愈演愈烈,矛盾突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条件。面对人民群众对生存环境的更高追求,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将“美丽中国”作为2035年将要实现的目标,并以宪法形式确定下来。作为国家层面保护环境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环境税的立法被学界不断研究。由于我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一直没有独立的环境税,仅仅依靠隐藏在消费税、排污费、所得税、资源税等多个税费种及税收优惠政策中的环保思路,缺乏法律的刚性,在制度设计和实际征收效果上,都甚为诟病。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作为我国首次开征的专门体现“绿色税制”的单行法律,于2018年施行,中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终于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但仅有一部单行税法还不足以满足国家及人民对于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需求,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进一步构建迫在眉睫。基于上述认识及思考,本文以环境税收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围绕中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构建进行展开,从环境税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入手探寻,对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历程进行考察论证,捋顺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构建思路,对比了国际上运用较多的三种模式,结合本土国情对适合我国发展的模式进行选择,最后对具体制度进行构建,以望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态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章除绪论、结语外,正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以什么是环境税为起点,确定将广义的环境税作为研究范畴,从经济学、环境法学、税法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角度对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总结,认为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在理论层面具有继续构建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对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在中国从萌芽期到建立期的具体实践状况进行考量,对其发展现状进行评析,特别是梳理了现有与环境相关的不同税种间的交叉与重叠关系,从实践层面作出判断,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进一步构建具有必然性与可能性。第三部分:中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构建路径的选择。简要介绍了国际上有关环境税的独立型、嵌入型、复合型三种较为主流的构建模式,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其进行评析,梳理出中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思路是在统一的环境税理念指导下,协调环境税与传统税制间的关系,同时融合国外经验与本国优势,进而对构建路径进行选择,得出独立型构建模式是中国现今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必然选择,即中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将在独立化、规模化的道路上继续构建。第四部分:中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结合我国现在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借鉴国外优秀经验,从构建内容及构建时序两个方面对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搭建框架。在构建内容上,以污染税法律制度、自然资源税法律制度、生态保护税法律制度为主体,辅之以环境税收特别措施制度以及环境税收配套保障制度;在构建时序上尊重现有环境税发展规律及经济、生态的容忍度,将未来十年分割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的保护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