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岩质边坡锚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近代岩土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应的理论研究也获得了很多的成果,但由于实际岩土工程中的复杂性,其预应力锚固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是很明确,诸如预应力锚固作用机理及群锚效应、锚索预应力的损失规律、外锚头受力体系、边坡破坏过程中预应力锚固体系的工作状态等。 针对目前预应力锚固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金丽温高速公路K81高边坡预应力锚固工程,采用地质调查,现场监测,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对破碎岩质边坡中预应力锚固技术的机理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边坡破碎岩体的空间分布和成因类型进行研究,分析边坡潜在的变形破坏方式,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边坡治理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锚固效应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张拉过程中的相互影响规律,锚索预应力长期变化规律,以及坡体内部土压力的响应规律。对锚固体系在受到坡体后缘下滑力作用下体系响应的试验研究表明,锚固体系在边坡下滑力作用下的工作状态具有空间效应,同时也了解了坡体内部滑面上正应力的变化规律。对坡体内部出现强渗流的情况下锚固边坡的破坏性试验表明了锚固体系对边坡的增稳效果。 通过正反演数值模拟,揭示锚索的加固机理,建立了破碎岩质边坡锚索加固治理设计的技术体系,提出了设计准则。 通过现场的对锚索预应力的监测,对锚索预应力短期变化规律,长期损失规律,以及在降雨作用下锚索内力变化规律等进行了探讨,得到了锚索预应力损失变化的一般规律。并对受坡体介质材料蠕变影响的锚索预应力长期损失规律进行分析。建立了锚索预应力受坡体介质材料蠕变影响的长期变化规律。 通过对锚固工程中锚墩加框格梁的外锚头受力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受力机制,讨论了锚墩框格梁体系的受力计算方式。并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反算,对不同岩性条件下的弹性地基反力系数提出了参考取值。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以下背景提出的:1、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缺乏使得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提高;2、改革开放前以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障制度被世界卫生组织誉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56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期间内减少活动及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经颅磁刺激(TMS)运动诱发电位(MEP)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癫痫患者(分治疗组与未治组)和30 例正常对照组的脑运动皮质和第7 颈椎水平神经根进行单脉冲磁刺激,引出MEP。
该文介绍一种基于DSP28335和单片机的新型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设计了能够提供8路200Kbit/s的检测速度,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该装置可完成国标规定的电能质量指标的测量,并
目的分析宁波地区过敏性鼻炎(AR)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免疫印迹法对187例AR患者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检测;并对187例AR患者及374例对照
不同来源氮的δ^15N值域存在重叠,导致δ^15N溯源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δ^15N溯源结果的校验具有重要意义.淮河入海水道具有明确的汇水分区及差异的土地利用方式,为δ^15N
政治课是一门直接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性课程。在政治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强
农地资本化经营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要素流转机制创新及其效率增进的客观要求。现行体制背景下 ,其运作面临着制度、市场、服务中介、技术和管理等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一、要量力而行 中小城市的学会,组织松散,会员分散多处,且交通不便,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参加学术活动。这就要求确定指标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尽量提得恰当,并留有余地。 任
期刊
研究虚拟训练中的人机交互问题,使虚拟训练系统支持多点触摸操作。针对鼠标键盘交互沉浸感不足,训练效果不佳,而专业VR设备成本太高等问题,提出利用多点触摸设备作为人机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