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病例资料,研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ama,PTC)在肿瘤直径、肿瘤多灶性、年龄、性别、肿瘤淋巴侵袭率、预后等问题的区别,为以后临床预防、控制、治愈疾病提供一定的帮助。材料和方法:搜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甲状腺手术病例187份,均行手术治疗,且术中及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为PTC。其中HT合并PTC组病例37例,年龄区间23-61岁。平均年龄37岁,划入A组;单纯性PTC病例150例,年龄区间25-78.平均年龄45岁,划入B组。HT的诊断标准根据教科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外科学:1、甲状腺弥漫性肿大;2、基础代谢率降低;3、甲状腺摄取率131I减少;4、结合血清TPOAb和TgAb显著增高;5、病理诊断或者穿刺活检确诊。结果:HT合并PTC组病例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35例;单纯PTC组病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13例。对照两组的性别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P=0.01)见附表1。A组年龄区间在23-61之间,平均年龄37岁。其中年龄≤44岁者14人,>44岁者23人。B组区间在25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其中年龄≤44岁42人,>44岁107人。对照两组的年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3,P=0.018);A组肿瘤直径≤2cm者28例,2-4cm者5例,直径≥4cm者4例;B组瘤直径≤2cm者84例,2-4cm者51例,直径≥4cm者15例。对照两组的肿瘤大小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0,P=0.047);A组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颈部无淋巴结转移者31例;B组淋巴结转移51例,颈部无淋巴结转移者99例。对照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3,P=0.035);A组肿瘤单发者25例,多发者12例;B组单发者72例,多发者78例。对照两组的肿瘤多灶性方面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3);A组I期26例,II期7例,III期3例,IV期1例;B组I期69例,II期36例,III期28例,IV期17例。对照两组的肿瘤TNM分期方面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67,P=0.045);两组患者手术均十分顺利,未出现大量出血、损伤神经、气管软化等术后并发症;A组37例患者,随访33例,失去联系4例,跟踪随访时间为1-3年,肿瘤复发者6例;B组150例患者,随访143例,失去联系7例,跟踪随访时间为1-3年,肿瘤复发者31例。随访两组病人均存活,未出现死亡病例,肿瘤复发未见明显差异。对照两组的肿瘤预后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6.097,P=0.047)。结论:本文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甲状腺手术病例通过统计软件SPSS分析二者关于肿瘤大小、肿瘤多灶性、临床分期、VI区淋巴结转移率、性别、年龄及预后等的差异,并得出了以下结论:HT合并PTC的患者以女性为主,年龄偏小,肿瘤直径明显偏小、肿瘤淋巴转移率低,临床分期较早且肿瘤多为单发,但预后并无明显差异。